第54页(1 / 1)

加入书签

('

“……凌乱?”

“是的。”

于珍拿起了茶几上的一个本子。

本子一片空白。

而她拿起了笔,在空白的纸张上画了一个点。

黑点。

在白纸上很惹眼。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黑点。”

“对吧?就算这黑点只占据了这张纸百分之一的篇幅都不到,但你还是看到了它。”

听到这话,许鑫皱起了眉头。

“您的意思是……”

“有没有想过电影到底是静态的艺术还是动态的艺术?”

“当然是动态艺术。”

“没错,那你觉得它的动态之中有没有静态美?”

“当然有。”

“瞧,这就是问题所在。”

她的笔尖点在了纸张上面:

“这张纸,就是你的荧幕。他是动态的。而这个点,就是静态的。或许不多,但你却能一眼就记住它。而你这部片子的缺陷也就在这。首先,你采用的是跟拍的方式,镜头虽然努力做到了平静,但本质上,你的静态做的不够好……或者说几乎没有。

而你刚才也说了,你这电影拍的很顺,几个小时就搞定了十几分钟的镜头。快么?肯定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觉得拍的顺,到底是因为片子中的镜头语言符合了你心中的想法呢?还是说,通过无数个拍摄细节,对于演技、对于镜头,对于灯光、画面等等一系列的环节,通过它们,把你需要的镜头诠释出来而顺利呢?”

“……”

许鑫的眉头皱的越来越紧。

思考了片刻,问道:

“您的意思是说……感觉对了……但是……却只是因为我觉得这么拍,符合我心里的感觉,所以才合格。而不是说,是让灯光、演员的演技这些东西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我的要求,从而量变引起质变,把它诠释成为了我心中的那种风格?”

他的话虽然有些绕,但实际意思很简单。

前者是:你按照我的想法拍,那就没问题。

而后者则是:这里合格了,下一个也合格了,下下个也合格了。无数的合格组成了绝对坚固的支撑点,构筑出了他想要的“没问题”。

二者乍一听类似。

可实际上……就像是法拉利与奇瑞QQ。

都是车,可一个是艺术品,一个是工业流水商品。

天差地别。

而听到这话,于珍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点点头:

“许鑫啊……”

“?”

看着弟子那疑惑的眼神,她语重心长,满眼期盼:

“答应老师,好好学。从前者,努力成为后者,行吗?”

第26章 门框开门了

对于于珍的殷勤期盼,许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因为他感受得到对方那些从细节处所体现的,身为一名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负责。

所以,他很痛快的给出了承诺。

“没问题,于老师,您放心!”

郑重其事。

不过承诺归承诺:

“那我这电影凭什么就只给70分!”

“……哈哈,你小子。”

对于学生的坚持,于珍反倒挺欣赏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于是,她笑着说道:

“好,那我就以天朝影协的会员,一名专业从业者的角度和你聊聊我觉得扣分项的问题。不说优点,好吧,就单讨论缺点。”

“行。”

“嗯,那咱们就先说说镜头吧。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结尾,你有给过观众一个明确的时间跨度么?”

许鑫一愣。

而于珍看着自己学生的表情,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最后的镜头后,说道:

“你看啊,你这个故事的升华点其实就在最后。通过和母亲的电话,你向观众侧面表达了其实今天是你的生日,只不过没人在乎。而唯一在乎你的人给你打了电话后,明明你在努力的陪客户,却要骗母亲说你过的很开心。这其实是映照了许多在这座城市里打拼的打工人的。

并且还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是那五十块。其实从里面我能看出来你的巧妙构思。但我问你,如果这件事真的引起观众共情的话,那么你觉得昏睡五分钟被叫醒和天寒地冻的街上昏睡个一两个小时没人管,被母亲的电话再次吵醒祝你生日快乐。这两个,哪一个会更能引起观众的情绪?”

“当然是后者。”

“你剧本里想表达的也是后者,对吧?”

“嗯。”

“但你没有表现,没给出时间跨度的镜头。不是刻意隐藏让观众深挖,就是单纯的遗漏了。这里,你疏忽了对吧?”

“……”

许鑫无语的抿起了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