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页(1 / 1)

加入书签

('

“嗯,罗组长您好,我是导演许鑫。“

“许导您好。是这样的,我打来电话,是想和您聊一下关于您提交的纪录片《舌尖上的天朝》相关项目的事宜,请问您明天有时间幺?“

“明天?“

“对,1月5号。“

“有的,明天我有时间。咱们要面谈幺?“

“是的,我们很中意您提供的计划书预想,所以想和您商谈一下计划书的立项。

“好,那罗组长您说个时间我过去.....是在央视幺?“

“是的。那......明天上午9点半,如何?“

“没问题。“

许鑫一口答应了下来。

之前方修就说过,这些纪录片计划是作为2010年的开年项目,陆陆续续是否通过的结果会在元旦之后产出。

没想到竟然来得这么快。

竟然刚过元旦第一天,他就得到了消息。电话挂断,旁边一直听着的杨蜜便问道:

“纪录片的事情?要开始拍了吗?“

“是通过了。但什么时候拍还不好说呢....“

“那山楂树怎么办?“

“继续拍啊。这

个纪录片虽然是出自我手,但不代表我要亲自去拍。我又不是摄影导演..更多的时候我是作为那个把控者,制定好拍摄方案,大家去拍,拿回来后我来把控大方向。

不用事事躬亲的~“

一边说,许鑫一边起身:“我去书房了。“

“嗯,好。“

书房内。

他再次拿出了比提交预案时厚了许多的《舌尖》计划书。

凭心而论,许鑫真觉得自己挺忙的。

从《山楂树》开始,再到从老方那得到了央视要拍纪录片的消息后,他每天乍一看是闲出屁了,可实际上这几样工作哪个也没落下。

《山楂树》有时候卡壳了,他就转换思路弄《舌尖》。

《舌尖》没啥灵感后,他又开始弄《山楂树》。

然后从自己的文学顾问陆海波那拿到了《太阳黑子》这本书后,为了改编成自己想要的故事剧本,他还在一直梳理整体的故事走向。

而这些都忙完后,还要弄《交易》的事情。

这些工作都是要靠脑子琢磨的,而且全都得他自己来。

一般人还真弄不了这不....

原本的《舌尖》在提交给央视时,计划书才十来页。

可现在连资料带准备工作的,如今已经快弄成一个练习册了。

里面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都是他一点点地添加删改弄进去的。

不敢说特别成熟,毕竟纪录片和电影一样,有着相当多的细节都是需要集思广益的。

但至少主要的思路有了。

而整个思路的核心灵魂,就是“吃“。

用“吃“来探讨天朝人的文化与民族的根源。

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百姓平凡事。于平凡处见真知。

这是他想要“看“到的一个故事。

1月5号。

央视。

《魅力纪录》栏目组小会议室内。

许鑫到的时候,整个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

来个人。

兴许是“名人效应“?

他从被文员带领到整个大办公室内时,受到的关注就没少过。

而进到了会议室内,看着这些人,他赶紧客气了一声:

“抱歉,来晚了。“

“哈哈,许导,欢迎欢迎。

一个面膛黝黑的四十来岁老大哥率先迎接。

“我是罗铭。“

见到了正主,许鑫笑着和他把手握在了一起:

“罗组长你好,我是许鑫。“

“来来来,坐下说。许导,请。““不敢不敢,罗组长太客气了。“

许鑫赶紧谦虚了一声。

之前在奥运会的时候,他没少和央视的人打交道,所以谈不上什么紧张或者胆怯。

大家是来谈事的,又不是来攀关系。

正常交流就好。

不过这气氛倒是挺正式的。

别的不提,就自己桌前这一看就是用卡尺标出来的位置摆放的茶杯,稿纸,书写笔,就知道这里也是延续着体制内开会的那一套。

而等许鑫落座后罗铭便说道:

“许导既然来了,那咱们就开始今天的会议大家掌声欢迎!

哗啦啦的掌声中,许鑫再次起身,欠身鞠躬后,重新落座。

罗铭继续说道:

“许导,今天约您过来,目的就是关于《舌尖上的天朝》纪录片的项目立项相关事宜。

“嗯。“

许鑫点点头

应了一声:

“是我的方案通过了咱们的审核?“

“是的,已经通过了。我们想听听许导您的拍摄思路。“

“好。“

许鑫从包里拿出了那一叠文稿。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