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7页(1 / 1)
('
钟长友解释了一下:
“我没翻译,但大概意思是这样,所以他接下来的话会有些突兀的转折。”
“嗯嗯。”
许鑫继续在那听。
“和《必要的杀戮》比起来,《山楂树下》的完成度之高,让我这个对天朝电影越来越绝望的人产生了一丝获得救赎的想法。
歌德许是一位年轻的导演,但他的作品却非常成熟。
我原本以为这里面处处可以看到张的影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完全是一部歌德许自己的电影。
从拍摄技术上来讲,他赋予了这部片子各种浅显的色调暗示。
可事实上,这些暗示并不是如同我之前说的那样,希望观众跟着导演的想法来走。
不,许的电影里,所有的核心理念,都是在为电影服务。
我知道,这是很多青年导演的习惯。他们看了太多卡梅隆、看了太多诺兰乃至好莱坞的电影,觉得导演在剧组就是唯一的BOSS。
所以,在没有精进自己的导演技术时,太早的就染上了这种坏毛病。
这也是为什么不听劝的导演在度过新人时期后,就迅速陨落的主要原因。
他们觉得自己能凌驾于电影之上,也正是这种愚蠢的理念葬送掉了他们的天赋,让他们沦为平庸。
但歌德许不同,他的电影个人风格浓烈,可是核心却是讲好每一个故事。
他在这部电影里运用的一切技术,都是为了做好这件事。
所以,在其他导演为了突出故事内核,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作品,把它变成了阅读门槛越来越高,可故事性却如同春日的浮冰一般脆弱的时候,歌德许,他却找到了电影从诞生起便被赋予的最基本的意义-——讲好一个故事。
也正是因为他这份和越来越多的导演背道而驰的道路,才让他的这部作品如同珍珠一般,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所以,喜爱电影的朋友们,去看吧,它绝对会让你回味无穷,今宵难忘。第二部重点推荐!”
“……”
“……”
“……”
在众人的沉默中,钟长友点点头:
“这是他长评里的节选,前面的部分都是在评价这部电影在技术细节方面的一些优点。埃里克·卢森沃达克也是导演出身,并且他是公认的威尼斯电影节几位“值得肯定”的影评人。
观众对他的话也特别相信,而且,这篇长评里的内容仅次于他在这一届首推的《伤心小号曲》,结尾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在他的心里,《伤心小号曲》是第一个必看的电影,咱们是第二部!可以说……这个评价已经非常非常高了!”
一番话说完,包括许鑫在内的人都喜上眉梢。
可以,这评价光听起来就不错。
不过……
“刘一菲和林狗的演技评价呢?怎么样?”
许鑫问道。
“这正是我要念的第二篇影评。”
钟长友赶紧又操作了一下电脑,接着念叨:
“如同维纳斯一般,令人惊艳的美丽,与极具内敛,可却非常能够打动人心的演技。《山楂树下》的静秋,她把东方人的内敛化作了自己最锋利的武器。
如果说导演构建了这部优秀作品的骨架,那静秋就让它的血肉变得无比丰满。
老三则是那些供养血肉与骨头的血管,源源不断的为电影里的一切产生浓烈的化学反应。
整部电影里,我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这两个人那甜蜜的爱情之中。
静秋的自卑让我心痛。
而老三的笑容搭配导演营造的各种充满暗示隐喻的画面,就像是点亮一座灯塔的那根小小的火柴。
没有他,就没有静秋的光芒。
这部电影就无法找到归航的道路。
哈~娜塔莉·波特曼有对手了!无论是静秋,还是《爱登堡》里面,那第一次演戏就让所有人看到了一颗新星在冉冉升起的亚里安妮·拉贝德,她们的演绎都深入了角色的灵魂。”
说完,钟长友说道:
“这是另外一名影评人丹妮莉丝·利亚思达的评论,她是意大利女性导演工会的人,也是非常著名、公正的影评人。她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然后刚才刘一菲走的时候,我把这些影评也都打了一份给她了。
总之,许导,这些权威影评人的话,基本就等同于评审委员会的认知。当然了……也不能太乐观,威尼斯向来有大热必死的传统。但……不管怎么说,在评分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暂时不用担心其他电影,尤其是国内电影带来的压力了……”
“《通天帝国》什么时候上映来着?”
“他们是5号,5号全球首映。”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