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7页(1 / 1)

加入书签

('

“那不是好事么,你难受啥?”

“因为拍的不是东西啊!”

在王斯聪好奇的追问中,方修脸上露出了愈发难受的表情:

“老……老王,你对第一季的感觉咋样?”

“好吃,好看,想吃,想看,真他妈的好!”

“嚯~我谢谢您捧了。”

许鑫一听这话,直接一个单臂大回环,那叫一个地道。

王斯聪压根没搭理他。

他夸的是《舌尖》,管你姓许的啥事?

而方修听到他的话后,却直接来了一句:

“那……第一季,给你的感觉是在吃珍馐美味不?”

“那肯定啊。我和你说,西班牙火腿我吃着都不如诺邓的。咱哥们就是这么爱国!就这么不客观!”

喝了点酒的大少爷开始骈。

可下一秒他脸色就一僵。

因为方修来了句:

“那等你看第二季,你会感觉你吃了屎。”

“……”

“……”

“……”

这下,包括俩助理在内,大家都懵了。

而看着他们的眼神,方修无奈的叹了口气:

“唉……我给你们说个例子吧。我这次有跟拍采访过一对上海的母女。女孩是在音乐学院读的小提琴专业……挺厉害的。

其实拍的话……我倒不觉得有什么,按照拍摄计划,我拍摄的主要是女孩上课、练琴、回家后她母亲给她做饭,陪读之类的……学音乐嘛,咱们懂。恨不得全家都营造出一种适合的环境,给闺女熏陶一下。

这小姑娘也挺争气的,专业水平很厉害。

本来头两天的拍摄挺好的,这家人老家在河南,来魔都学习,母亲为了给孩子改善口味,都是混着老家的菜,魔都的菜这么来回折腾……

结果拍的第三天,忽然我接到了一份采访文案……就大概的意思是要采访一下母亲陪读多么辛苦,家里为了供这么一个姑娘多么多么不容易……其实按照道理来讲,这样也算没啥。

但问题是,采访里有几个中心环节,要求我们摄制组必须得“搂”住。

并且还发过来了一份资料。

资料上有这对母女的大概情况,采访要求是第一突出他们求学之路的不易,要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她们俩五年都没回过家了……”

“……?”

王斯聪一愣。

下意识的来了句:

“他们老家是河南还是荷兰?”

方修也一愣。

心说这问题……咋那么弱智呢。

但还是回答道:

“河南。”

“河南人,在魔都学习……五年没回过家?”

大少爷眨了眨眼,下意识的吐槽了一句:

“应该是河南老家吧?”

在他的概念里,如果这母女俩人老家是河南的,然后在魔都工作生活……那五年不回去倒也情有可原。

可看到方修摇头时,他懵了。

“意思是……五年?魔都没回过河南?啊?”

“采访时,母亲给出的回答是她的课业比较忙。不仅仅是平时上课,他们还有小课。就是学校里的专业老师提供的课外辅导。基本上节假日都不会休息的……但补课这段,我们自然不能提,国家都在要求减负,这采访环节里肯定不会说。所以只能给一个笼统的概念,那就是……她五年没回过家了。然后还要加一句,孩子的爸爸很忙,五年没来过魔都看女儿……就母女俩“相依为命”……”

“……”

王斯聪的嘴角抽搐了起来。

而许鑫则皱着眉头问道:

“然后呢?”

“然后就是正常的采访……采访她怎么给女儿准备饭菜,又记录母女俩吃饭时,都会听维瓦尔第之类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文案。老许,它的切入角度很奇怪。

当时采访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段不太妥。但导演既然这么决定的,那我肯定也不能擅自做主。

我就跟着拍……

后来拍完之后,我就拍别的去了。

但前两天作品剪辑完后,我们一起观看,我才看出来问题……

你知道把这母女给剪辑成什么样了么?

剪辑成了农村来城市学艺,住在迷你出租屋里,还没有独立卫浴,与父亲常年不见,奶奶生病也没探望,辛辛苦苦就为了女儿一人的八点档苦情电视剧。重点还是,明明就没这么苦情,偏被“我”给拍成了这么苦情的被欺骗的感觉!

问题是我特么拍的时候明明拍的很温馨啊!女儿喜欢魔都菜的口味,妈妈很用心的在学,然后结合老家的一些地方菜特点,给女儿补充营养……

女儿每天其实都挺期待妈妈做的饭的,而妈妈也觉得女儿很优秀……母女俩相处的其实真的挺融洽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