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3页(1 / 1)
('
“谁?”
“叫蔡连昊,听过这人么?”
“没。什么来路?”
“唔……要说来路,那还挺复杂的。知道原力动画么?”
“原力?”
听到这个星战迷们绝对不会陌生的词汇,许鑫的脑子里迅速和自己知道的一些行业内消息联合到了一起:
“是南京那个公司?好像听人说过他们和好多欧美那边的特效产业有联系。据说……前两年特别火的那个游戏GtA5,他们也参与过外包制作,是他们吧?”
“对。”
张一谋应了一声:
“他们做的还挺不错的,你说的那个GtA5,是说的那个赛车的游戏,对吧?还有你们年轻人喜欢的那个什么打枪的,叫什么……使命什么的……”
“《使命召唤》。”
“对,他们也都参与过。不过我不玩游戏,对这些倒不懂。但小孟和之前他们专门负责动捕技术的人认识,就是蔡连昊。他是前年做完了GtA5的活后离职的,现在在网易是动捕技术部门的总监。”
“您的意思是……这件事让我可以找他?是找他还是找网易?”
“找他。他和小孟是朋友,小孟对他的专业水平很认可,而且你也知道,现在国内陆续用ImAx的人开始多了起来,ImAx那边对于咱们这边的特效后期水平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说蔡连昊这人是个人才,并且一直有自己单干的想法。你要是感兴趣,我让小孟把你微信推给他?”
“这人专业水平没的说?他自己是动捕演员出身?”
“这个具体我倒不清楚,但按照小孟的说法,他的团队挺专业。”
“那行啊。”
许鑫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
“那您让他加我吧。”
《捉妖记》确实要用到专业的动捕技术。
其实,所谓的动态捕捉,用最直白的解释就是,给演员穿上一套带有亮灯的服装,在他做出动作时,摄影机能捕捉他全身亮灯的光源行动轨迹,然后在3d场景的建模中,通过这些代表身体各个部位光源的行动,来套上一层cG形象的皮套,从而让cG模型做到动作无比自然。
当然了,这不是专业的解释,但如果让最普通的观众也能懂动捕的概念,如此解释是最适合的。
而身体动捕只是粗浅的入门水准,要求更高的是面部捕捉,不过那要求演员对于面部肌肉的控制同样高,这种演员,得去遇,也得看对于角色是否有共鸣……
这些就是后话了。
而《捉妖记》的动捕技术还不至于直接上面部这么专业,它主要要求是通过肢体,把“胡巴”这个角色给体现出来。
属于普通级别。
要求并不高。
基本国内的动捕团队想做到,都不难。但老头既然能推荐,说明这人肯定是靠谱的。
老头绝对不会推荐什么草包给自己。
而有能比同行更专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制作之中,作为导演,许鑫自然很乐意。
俩人互相说完了事,电话挂断。
随着聊天的内容,许鑫靠在座位上自然而然的思路转换到了《捉妖记》上面。
《师父》那边,老朱已经在剪辑了。
许鑫已经把粗剪思路给了,精剪的话……按照哥俩这些年的合作,应该11月月底之前能有一个大概。
《师父》这片子没啥特效,所有的打斗全是实拍,所以后期的制作是相对简单的。
精剪结束后,就按照许鑫要求的那种质感来进行图像修饰、配音或者配乐就可以了。
许鑫估摸年前应该怎么都结束了。
但考虑到《捉妖记》,他可能会在片子精剪出来之后,暂缓一下《师父》的后期工作。
跟以往不同,以往他的作品,每一部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送什么电影节都是有自己的计划的。
但现在不同了。
三大心愿已了,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个自己家的丝路电影节。
而丝路电影节就更好说了。
或许在别人那,电影节作品送审时间都是有着明确时间的铁则,可在他这,作为执委会副会长,该有的特权肯定是有的。
只要丝路电影节名单公布之前把《师父》完成,问题都不大。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的他很可能面临的是《师父》与《捉妖记》双后期的境遇。
甚至,比起《师父》,他更看重《捉妖记》。
因为这片子是他对女儿的承诺。
虽然咱老许自问和家里这两只神兽的关系很微妙,时而紧密,时而貌合神离,时而互相背刺……
但归根结底,论江湖道义,我也算是他们的爹。
全天下,他可以让许多人失望。但暖暖那个坑爹货却已经在意大利的电影节荣誉馆里对自己班级里的小伙伴承诺,明年会让爸爸拍一部电影给大家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