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1 / 1)
('
因是新君,自然是十分的忙碌,祁阳山上上下下的各方政务都急需理顺。
牛二想要见上她一面,还得趁天时地利人和,于是特意寻了个朝堂的休沐日,跑去了鹊桓宫的主殿。
鹊桓宫原本是祁阳大君在祁阳山上的皇宫,现在顺理成章地由魔君离疏入主了。
牛二和田七跟着离疏上了祁阳山后,便被安排在鹊桓宫的东偏殿居住,从东偏殿到主殿,若是只靠牛二的一双小短腿走过去,大概需要半炷香的时间,好在她身上有离疏送的穿行符,借着穿行符,片刻功夫就到了主殿门口处。
主殿门口值守的魔兵侍卫都认识牛侍郎,见是她来了,便立刻将门口的禁制解开,放她进入。
根据以往的经验,即便是休沐日,离疏也多半会在书房或议事厅这样的地方,而不会是在寝宫或是后花园之类的地方。果然,牛二先跑去书房未寻到人,后来在议事厅寻到了,但她正忙着跟国师离音议事,门口的侍卫示意牛二在议事厅的耳房坐等一下。
离音被严佩活捉后,几乎被炼魂术抽空了半身的真元,严佩之所以还留他一口气,自然是因为他血脉中有虎符。
离疏干掉严佩后,靠血脉气息轻轻松松就寻到了离音,并将他解救出来。这才有了魔族人借虎符拿下祁阳山的后续。
“臣以为,仁政实不可取。殿下虽是为女子,但为政时且不可有妇人之仁啊!还有,这个允许仙魔同修……”
“国师,不要说了,仁政和允许仙魔同修都必须推行,若还是效仿前朝,那我们和仙界执政又有什么区别?执政者制定政策必是要惠及百姓的,而非仅从自身去考虑,但反过来,只有政策惠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殿下,臣只是担心,这样会不会遗留太多的祸患……”
“国师,什么样的政策都不可能算无遗策,就不必瞻前顾后了。”
离音似是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坐于主案几后的离疏一脸决绝之色,便赶紧住了嘴,随后向上座的君主略微欠了下身子,表示出服从的意思。
“殿下,臣此次前来,还有一事想问。”
“噢,不知国师有何事要问?”
“臣听闻殿下,最近为了造出魂虚境,动用了虎符和一个阵营的魔军灵力,不知是否和芷阳山上的那个大君有关?”
“哦,原来国师是想问这个事,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魂魄会聚在原身附近,但芷阳君的原身距此地甚远,若仅以我个人的修为,是很难将其魂魄捕捉进魂虚境的。且国师也是知道的,若没有他的替死誓,我就和严佩同归于尽了,也就不可能此刻还坐在这里和你议事。”
“是是是,这个臣是知道的,芷阳君之于殿下的恩德,就是之于全体魔族人的恩德。”
“我造魂虚境,确是想搜寻他的魂魄,看看温养到了什么程度。”
“那不知殿下可有搜寻到芷阳君的魂魄?”
“目前还没有?怎么,国师为何对此事如此关心?”
“臣听闻殿下说过,之所以能在十五年后复生,是借着一块神玉还魂所至?”
离疏略微点头:“确是如此,怎么?”
“臣早些年间,为避仙界追杀,装扮成算命先生,于四处东躲西藏,听闻了不少奇闻异事。臣猜测,殿下所说的那块玉,应就是臣曾经听闻的,能帮助玉主人还魂的上古神玉,俗称还魂玉。那块玉后来落在了芷阳山谢家的一位先祖手上,便成为了谢家的传家之宝。再后来,当今仙后谢虞,也就是芷阳君的母亲,把这块玉作为陪嫁之物,带去了仙居山,谢家人为了让仙界上下,都知道他们嫁女儿的衷心,便将这件事传得人尽皆知,连我这个四处逃亡之人都听说了。”
“国师果然是见多识广,那块玉确是传到了芷阳君手上,而且他将那块玉做为……信物送给了我。”
“殿下,您之所以如此执着地去寻找芷阳君的魂魄,是否是因为寄希望于那块还魂玉能将他复生?”
离疏闻言,未置可否地轻轻“哦”了一声。
“臣之所以今日特提起此事,是想提醒殿下,有关那玉的还魂功能,臣也是有所耳闻的,还魂玉只能被激活一次,一旦某个玉主人借此玉复生,玉就融进了玉主人的魂魄,此玉便就不复存于世间了……”
“国师,你是想说,芷阳君即便曾是那玉的主人,他也不可能借着这块玉还魂复生了是吗?所以你想提醒我,这样每日耗费大把的灵力去造魂虚境,全都是我一腔无谓的夙愿和徒劳对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