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1 / 1)
('
他暗叫道:“哦!李小姐就是那香车中的姑娘,这世界不大呢?”李正噗含有深意地问道:“贤侄知道他们吗?”
“这……这小侄可未见过。”
“这次他命人送来这具古筝,因为他知道菇儿素喜丝竹乐器,并附来一函,一是恭贺我早离忧人宦海,一是道及这具古筝的来源。”
“怕父,雷安信上怎么说呢?”
“据信上说,月初少林关闭山门,因近来该派与人不合,时生事端,他们的什么掌门要在明年新正面壁,说要苦修十年,比他们的师祖还多一年。”
“这秃颅!你面壁我就不找你算帐吗!哼!”
文俊在心里暗骂,但不现于神色。
正噗继往上说道:“本月中旬,有一批男女大闹嵩山,被少林弟子赶跑,后来搜查客店,想找出闹事的人是哪方面的人,可是一无所得,只搜出这具古筝。据说,有人曾见过这白玉古筝是一个姓吴的姑娘所有,可惜她不知逃到那儿去了。”
文俊心中先是紧张,最后心下稍定,不用问,定是义姐得知自己丧身七星山的消息,跑去纠集朋友去找少林算帐,不敌而逃,将古筝遗失了。义姐是一个精明人,她不会任性而为,宁关智不关力,他放了心。
由于这消息,他便矢志用功,期能早成。
“贤侄,你棋品之高,大出我意料之外,即授九子我亦不敌,甘拜下风,琴棋不呆分,想贤侄当有超人造诣筝与琴相同手法颇多,能调琴,弄筝亦是易事。贤侄能让我一开眼界一饱耳福吗?”
文俊笑:“小侄略解音律,惟恐有读清听。”他见物思人,忆起筝中丘玉琴筝琴合奏的情景来。玉琴姑娘的音容笑貌,逐渐在他脑海中显现。这古筝是原是她的,他情难自己,缓缓向琴台走去。
他目现异彩,俊面上现出神秘的笑容。
内室门轻轻拉开,出现了李夫人和秀秀,夫人笑说道:“老爷,俊哥儿还未进食,让他先……”
“伯母,谢谢你,小侄不饿,呆会儿再打扰伯母一顿。
他向李夫人道谢行礼,再向正噗告罪,方整方落坐调弦。
他的心念已飞向远方,在那东海漂渺的神山里。他目中涌现那罗衣胜雪,风华绝代的玉琴情影。
响起一连串幽远深遂的音符,伴以遥远而抖动的和弦。整个书房,突然充溢着扣人心弦的天籁,将伯意念带向遥远的幻境里,沉醉在迷人的乐章中。
两夫妇分坐在书案两端,李夫人怀中挽着秀秀,三个人如痴如醉,半目垂帘沉醉在乐章里了。至于他俩幻想些什么?在他们的甜密笑容中,或可摧知端倪。
音符徐剑,但室中仍似有袅袅余音。正噗似突由大梦中醒来,瞥了夫人一眼。她粉颊似醉,不正在向他凝住吗?
正噗徐徐起坐,向文俊鼓掌三声,喝采道:“好一曲意绵绵,神采其神,叹为观止矣!贤侄,琴棋双绝,你足可当之无而无愧。”
“伯父谬赞,小侄愧不敢当。”
他正欲离座,内室门进来了徐妈,她在夫人耳畔低语数声,在一旁含笑侍立。
李夫人招手请老爷过来,也低耳片刻。
李正噗不住颔首,突向文俊笑问道:“贤侄,月余以来,伯父可将你当外人吗?”
“伯父伯母对小侄视同骨肉,小侄铭感五衷,伯父怎有此问?”
“贤侄既有此感,我倒放心了。夫人,你对他说吧!”
文俊本来可以听清徐妈的话,他功力大进,即使是隔室落叶飞花亦可分辩,何况一室之中,可是他一向不想探入私隐,徐妈既然耳语,他根本就不愿听,所以对正噗的话,感到莫名其妙,十分突兀。
夫人却接口笑着说道:“俊哥儿,这些日来,小女茹儿一直身体不适,近日告全可,既然你不将我们视同外人,小女自应出堂一见,你是知书达礼之人,不会见笑我们矫情吧。”
“小侄怎敢?伯母这么一说,小侄可坐不住了。”
“徐妈,叫茹儿到书房来。”
夫人一说,秀秀却领先走了,徐妈应诺着走出书房。
不久,内书房门悄然而开,文俊眼前一亮,赶忙站起。
李茹一身彩裳,但在她身上不见丝毫俗气。她,脂粉不施,天香国色,点漆双睛宛如一汛秋水,瑶鼻樱唇恍如书里真真,袅袅停持佯秀秀进入室中,低垂臻首,粉颊飞霞。
李夫人接住她,笑着说道:“茹儿,见过俊哥儿他比你略长一龄,为免生分,你可叫他大哥。”
李茹到底不失大家风范,盈盈敛住,吐出历历驾声,“小妹茹,大哥万安。”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