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1 / 1)
('
然而……
一众迎接的保皇党,将其拦下,说要尽快禀报秦纪不在这段期间的要事。
不仅如此,锦衣卫、厂番各大探子,也堆积了很多汇报工作,各个目露期盼的望着秦纪,希望他能先听他们将工作汇报完,再去宠幸妃子。
毕竟,妃子那么多,倘若先放陛下进后宫,那工作就又要堆积了。
何况,情报不等人……
没办法,秦纪看向锦衣卫几个小旗,不爽道:“赶紧汇报。”
“是。”一个小旗率先汇报。
首先,是女帝党这近二十天来做了些什么。
其次,是莫如凡,经过宁翊桐武力震慑后,怂了,不可能再起造反念头。
所以,莫如凡已在来京负荆请罪的路上。
算算时间,这两天也该到了。
再是,王家那边,秦纪离京前派锦衣卫送去调查海盗的圣旨,已经送达。
派往扶桑的使者,回京……
“好,派往扶桑的使者回来了?赶紧让他到御书,房见朕,朕要好好询问扶桑的情况。”
秦纪大喜过望,锦衣卫连忙下去传令。
之后,秦纪看向保皇党们,继续听他们的汇报。
汇报的都不算大事,只有一件,让秦纪勃然大怒。
一个抉择,摆在眼前,缺粮了。
继上次连海一战以及救济难民缺粮后,到吐鲁番高丽等国购买粮食,现在又又又又缺了。
秦纪气到跺脚。
怎么总给朕拖后腿?
燕地只需在围困数月,将其上下逼至绝路后,就能轻而易举收腹,结果,粮食不够了?
而现在,又是插秧季节,不管和哪个国家买粮,都不可能买到太多。
那怎么办?总不能取消围困燕地,将各路大军撤回来吧?
巨江怎么办?燕地怎么办?都没了制衡,岂不是一朝打回解放前?
袁空拱手皱眉道:“陛下,按照当时的估算,三个月内结束燕地一战,粮食是能支撑的。
可不曾想,鸿门宴白玩,便成了持久战。
加上您的各军,几十万张嘴,都要吃,消耗太大,咱们难以支撑!
连海一带还好,能出海捕鱼,可不吃米只吃鱼肉,总归不够。”
秦纪眉头拧成川字。
户部尚书迟疑片刻,跟着开口。
“陛下,不仅如此,朝廷国库向来空虚,粮食紧缺,各疆域州府还要开支……老臣和陈太师等人沟通过当前状况,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先收回在燕地的皇龙卫第三梯队,停止供应草原五小部落粮草,以及取消供给线,全力发展连海畜牧业,等秋天收成,猪仔长大,大丰收后再收复燕地。
要么就雷霆速度,收腹燕地!”
秦纪扁着张脸,“还要等?等到秋天,燕地就回过劲了,岂不是晚了?”
保皇党们面面相觑,更倾向于前者,直接撤兵,断了五部落供给以及撤回皇龙卫第三梯队,取消供给线。
事情紧急,否则他们不可能在秦纪回来这天,围堵在后宫。
秦纪气急败坏。
“不可能,粮不够就继续和周边小国买,买不到多少就从各州府调,平州、扬州、江南,都是富饶地带,以朝廷之名收集粮食。”
“这……”户部尚书老脸为难,“陛下,这不是办法,粮食有限,即便将各州府能动用的粮食调集起来,也只够支撑一个月,而且来回供给线拉长,路途都不知消耗掉多少,容易前功尽弃,被迫撤兵。”
没有粮是打不了仗的。
想想吧,土兵饭都吃不饱,哪有那精力打仗?
即便能把握以雷霆之势短期收复燕地,最保险的做法也是不动!
兵家大忌之一,便是粮食不够,当年诸葛亮大败,不也输在没粮食?
突然,秦纪眼神犀利。
“不对,怎么会没粮?江南等富饶地带的粮仓呢?他们在干什么?从上到下腐败贪污?真拿朕当软柿子捏,当傻子看待?一句话,没有粮就想糊弄朕?”
看着勃然大怒的样子,众人吓了一跳。
“陛下,富饶归富饶……”
第241章 再难收复
“粮仓多归粮仓多,好几码事。
何况,粮仓未必都是满的。
就拿江南而言,确实是富饶地带,但佃户都是贵族,一亩地收一层,朝廷征粮大体不超两层,所以粮仓都是摆设,基本不满。
备用粮食就是装装样子,每年最富饶的时候,算秋收之后。”
秦纪一脸苦涩。
他大刀阔斧变革军队、火器,收复连海,开展渔业,发展畜牧业,却偏偏忘了粮食这根本产业。
其实,以前他倒不是没想过,只是觉得大夏没有必要浪费土地种粮。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