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1 / 1)
('
川地收复战,打了整整两个月!
宁翊桐的二叔宁其,大胜,川地政权灭亡。
这场战,原本是能一路推进的,毕竟陈二桂人心尽失!
之所以还要到两个月,是因为宁其老谋深算步步为营的习惯,稳扎稳打。
外部宁翊桐拥有十万江南大军,人人扛着火器,既不需要攻城,也不需要火拼。内部陈二桂不得人心,被老乌龟大绿帽带了大半家当跑了,打开城门,投降,直接将人放进来。
可以说,十万人马到来后,不费一兵一卒,立刻入驻,陈二桂想不亡国都难。
陈二桂被抓,川地被收复的消息,惹得大夏子民集体欢呼。
尤其是文艺帮的那帮文人,更是把宁翊桐吹到天上有,地上无,文治武功,天下盖世。
甚至,还各种炒作吹嘘,弄出了女帝乃天命真凤这种话。
这就举行叵测了!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随着威望的膨胀,宁翊桐的野心同样膨胀。
最主要的是,大夏报纸!
自从燕地开战后,正式开始实时记录战况。
当百姓们在报纸上看到燕地收复战,我军连对方城墙都没挨到就死了一万多人的时候,对秦纪产生质疑。
反观宁翊桐,大胜而归。两相比较,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随着宁翊桐声望暴涨,宁拓等女帝党扬眉吐气,大有种走路鼻孔朝天的架势,弄得保皇党们相当不爽。
简直过分,燕地本就比川地难啃百倍,小小川地不攻自破,有什么好拿出来显摆?
于是,两边大臣各种撕逼。
女帝党攻击保皇党,保皇党攻击女帝党,双方死盯对方,但凡抓着点小辫子,就立马弹劾,互喷口水。
这……秦纪看的乐呵。
话说的不错,小小川地,卖宁翊桐一个面子,让她高兴两天又能怎样?
女人嘛,高兴的点,总是这般纯粹,而又简单。
第270章 傻眼
问题来了,川地已经收复,那么十万江南军是不是该回朝了?
可他们却留在川地,不会给当地百姓造成困扰么?
这话,是托词,意思是宁其带领众兵驻守川地,摆明想当下一个陈二桂,成为听调不听宣的总兵之一。
那该如何是好?不是送走乌龟,迎来王八?
准确来说,宁其和陈二桂不一样,前者拥有十万大军,坐镇易守难攻的川地,将来怎么收拾?
关于这问题,宁翊桐给出的借口是,川地刚刚收复,其中还有很多叛贼,倘若现在把二叔调回,逆贼必能死灰复燃,到时川地又被抢,谁来负责?
秦纪表示,“皇后说的对,朕赞同!”
比起在朝堂上聊些没营养的东西,他还是喜欢听雅蠛蝶。
骚操作把保皇党们弄懵逼了,秦纪居然赞同十万人马留守川地?
下朝后,王公公不解询问:“陛下,为何同意?”
秦纪翻了个白眼,“内忧外患却只想自相残杀,令人不爽。川地刚平,宁翊桐声望水涨船高,我军还在对抗燕地,应当避宁翊桐锋芒!”
别看秦纪好像是在给宁翊桐说话,实际里头有他自已的政治意味。
细细一品,就能琢磨出味来。
保皇党们要宁翊桐在川地的十万人马回来,希望秦纪下令,让他们回来!
可,秦纪能下令么?
这事,大家平等对待。
倘若秦纪表态,按照宁翊桐的尿性,肯定把矛头指到连海那边,说抢回连海,是否也该把皇龙卫第二梯队退回京城,回归朝廷?
川地易守难攻,盛产粮食不假,连海很小也不假,关键在于连海是港口,能和海上国家做生意,能挣到大把大把的钱财。
所以,秦纪即便不要川地,让给宁翊桐,也不可能把在连海的军撤回来。
再说了,宁翊桐是他皇后,明媒正娶的发妻,又蠢又好骗。
她的十万江南兵马,今天是她的,明天还保不准是不是秦纪的呢!
燕地,锦城外,二十里地的中军大帐!
“师傅,您来了?”白崇猛脸上挂着笑容,起身迎接。
“叫元帅。”陈元畅风尘仆仆。
他在接到袁空密令后,已经知晓秦纪下一步举动。
秦纪交代给他的纸条中,写了命他为此次收复战大元帅。
因为,他本出身燕地,对燕地有一定的了解,即便现在的燕地和以前的燕地已大不相同,但多少还是会有了解。
到达战场,陈元畅似乎化身战神,浑身每个毛细孔都充满肃穆。
白崇猛点头,“是,陈元帅。”
“这次牺牲了多少人?”陈元畅刚赶到,就询问状况。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