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1 / 1)
('
见状,陈仲衡等心腹难以平静。
六层还不满意,已是朝廷的底线了吧?总不能只收五成吧?
顿时,倒抽凉气声此起彼伏。
“收五成?朝廷是当慈善家?”
“陛下的意思莫非真的是五成?”
户部尚书抹掉额头冷汗,内心苦笑。
陈仲衡一时间不知怎么开口。
秦纪忽然起身,扬起高傲的头颅。
“放屁,百姓辛辛苦苦种地,地虽然名义上是朝廷的,实际上是所有子民的,只是归属朝廷统管罢了。
既然如此,朝廷凭什么收走那么多百姓的粮食?
分发下去的良田,朝廷只收四成,六成归给百姓,并且,初次耕种的种子,都由朝廷免费供应。
不仅如此,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也由朝廷帮助百姓共度难关。”
什么???
这话一出,文武皆震。
四六分?他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惊讶掉了,一度怀疑耳朵出了毛病,大脑一片空白。
“陛下,这样不太妥当吧?朝廷只收四成,还要给自然灾害兜底,那朝廷一定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何况,陛下,历朝历代以来,从来就没有朝廷拿的比百姓少的说法,这会把百姓惯出臭毛病的。”
“不错,陛下三思,还望陛下三思啊!”
劝说的声音,接连响起,但秦纪主意已定,高声道:“君为舟民为水,朕想要风平浪静的远洋,靠的就是国之根本,民!民乃国之根本,懂了没有?”
字字震耳发聩!
文武大臣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岂会不懂?各个目光闪烁,然后光芒一点点变亮,看着秦纪,就像是看着神仙,无比敬仰,同时又觉得自已是那么渺小。
“陛下睿智,陛下圣明,臣等难以望其项背,吾皇万岁,大夏万岁,与天同寿,永世昌盛。”
文武大臣齐刷刷跪倒一片,拱手跪拜,声音嘹亮,充满信心和朝气。
秦纪这才发出爽朗的大笑。
“行了,那这件事情就此敲定。具体的细节,诸位要好好商讨,避免出现动荡。”
“是。”众人攻手。
紧接着,秦纪又道:“陈爱卿,和朕一起出去考察考察!”
第471章 咆哮
“咱么去看看,百姓秋收情况,以及对改土令是何看法。”
陈仲衡急忙点头:“是。”
就在秦纪和陈仲衡一行人考察秋收情况的时候,锦衣卫八百里加急,将命令下达给杨吉吉和镇守连海的皇龙卫第二梯队大统领,正式着手吐鲁番割给大夏领土建造军事重地一事。
秦纪有探子,瓦剌同样有探子。
两边军事调动的时候,瓦剌紧张坏了,以为秦纪收拾完门阀,终于要将屠刀挥向他们了。
结果,最终得到消息,各个懵逼。
第二梯队和海军并没有对四散在保宁府四周的瓦剌进行驱逐,而是开着战舰浩荡出海!
瓦剌朝廷。
摄政王忽必合立刻召开紧急朝会,分析秦纪的举动。
可惜,瓦剌各个是旱鸭子,水军是短板,没有见识过海洋外头的世界。
实际上,在秦纪穿越前的世界,这帮辫子目光短浅,踏足中原后,不仅不取长补短,还闭门找车闭关锁国,导致中原落后西方数百年。
经过重重打听,总算得到确切消息。
巨江水军去哪了?原来是去了吐鲁番的外岛,在周边海岛修建军事重地。
忽必合的战略眼光,相当毒辣,仅一下就弄明白秦纪的杀招在何处,显然是要在瓦剌关外的地方埋下地雷,做好充足准备,随时随地能对关外大本营开战。
否则,什么东西都要从连海运输的话,补给线拉太长,战争时间也会无限拉长,浪费无谓的粮食以及时间!
这事,不仅是忽必合看出来了,吴天良也看出来了,包括瓦剌的各大高层同样看出来了。
最令人生气的是,秦纪玩阳眸,分明所有人都看出来,他依旧正大光明的干,欺负你瓦剌没有水军,只能气急败坏看大夏的兵在岛屿修建军事重地,在你后方埋地雷。
生气?有本事出海去搞他们呀!
于是,瓦剌展开激烈讨论。
有人觉得应当闭关锁国,凝聚军事力量,守护一亩三分地。也有人觉得要赶紧退出大夏关内,守住关外大本营,那才是瓦剌的老巢。
两派吵的不可开交,没有办法,忽必合只能询问吴天良。
“吴爱卿觉得应当如何?”
吴天良相当郁闷,分明您老自已知道该如何,非得什么事都问他?
他只好硬着头皮拱手。
“王爷,奴才觉得这是好事,并非坏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