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1 / 1)

加入书签

('

朱秀对部分官吏的学识和认知早已不报希望,指望他们来推广农学是不可能的。

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在他眼里不过是工具人,等渡过这一茬,就得一批批淘汰掉。

朱秀解释了一通有关土壤肥地的知识,史灵雁听得似懂非懂,又脆生生地问道:“老伯们肩头扛的是什么东西?”

朱秀笑道:“那叫曲柄踏犁,是我近来根据古籍记载,改进的一种翻地工具。这次泾州能够及时完成春种,多亏了它。”

史灵雁小嘴微张表示惊讶,本想夸奖两句,见朱秀负手昂头一脸得意,嘟嘟小嘴娇哼着白他一眼。

“大郎~走啦!”朱秀跨上驴子吆喝一声,史向文迈开步子赶来,三人绕县城边巡视一圈,准备回府。

刚到县城外,关铁石领着一人匆匆出城,竟然是潘美。

潘美连日赶路不曾合眼,又累又困,人消瘦一大圈,脸也黑了,像个逃难的流民。

关铁石道:“潘兄弟一路从长安赶来,说是有重要事告诉你。”

顾不上寒暄,朱秀扶住他的双臂,沉声道:“可是长安出了状况?大娘子现在何处?”

潘美咽咽发干的喉咙,苦涩道:“大娘子还在长安,她身边耳目众多,稍有异动就会惊动李崇训和永兴军。大娘子选择留下,让我押送两万石粮草给你送来。押粮队还在鹑觚县,我怕耽误要事,提前赶来通知你。”

朱秀心头一沉,符大娘子竟然留在长安。

如此一来,她必定会被李守贞的叛乱牵连其中。

她和李守贞父子在一起,变数太大,弄不好会有性命之忧。

朱秀道:“关大哥先去把粮食押回来,老潘随我回府歇歇,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关铁石忙去调派人手,赶到鹑觚押粮。

潘美紧紧抓住朱秀的胳膊,急切道:“你一定要想办法救救符大娘子!现在京兆附近云集数万兵马,所有道路都被永兴军封锁,李守贞只怕当真要反了!符娘子牵连其中,李家和朝廷都不会放过她!”

朱秀拍拍他的肩,宽慰道:“放心,我心里有数,大娘子于我有恩,无论如何我都会想办法救她!”

潘美干裂的嘴唇咧开,笑了笑,两眼一翻朝后直挺挺栽倒,朱秀吓一跳,忙探探鼻息,还好,气息还算平稳,这家伙应该是不分昼夜的赶路,体力透支累坏了。

当即让史向文背上潘美,匆匆回城。

第143章 乱局序幕

长安城内外城墙,四面墙头都已经挂上黑底金龙的秦字王旗,崭新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鼓动。

李守贞已于两日前发布安民告示,又于今日在承天门广场点兵聚将,祭告天地。

承天门广场前,三万兵马列队齐整,旌旗如林,阳光照耀下,军士身上鲜亮的衣甲泛起一层炫光,十数面秦字王旗高挂在各军兵马的最前头。

一座巨大的祭坛矗立在广场中央,吉时刚到,战鼓、号角齐齐奏响,李守贞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黑色衮服,其上绣有十二章纹,后裳绣有金龙腾云,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上祭坛。

僧人总伦一袭紫金袈裟,与大将赵思绾护卫左右,一同登上祭坛。

李守贞取出一份黑金纹绣的祭文,赵思绾单膝跪下,双手高捧头顶接过,当着三军将士之面展开祭文宣读。

这是一份祭天告文,先是总结了一番自前年石晋朝廷灭亡,天下百姓饱受契丹人肆虐的痛苦,然后简单介绍了当今刘汉朝廷的鼎立过程,着重介绍李守贞在中原百姓危亡之际所做的贡献。

祭文最后,将刘汉朝廷狠狠批驳一通,与李守贞的辉煌功绩做出鲜明对比。

得出的结论就是,刘汉朝廷失德,不配坐享天下,李守贞如今自立为秦王,据关中与开封正式决裂,从今以后自成一国,如果刘汉朝廷还知道羞耻,还有几分悲悯之心,顾念天下苍生,就应该承认关中秦国的自立,承认李守贞秦王的地位。

如果开封朝廷发兵来攻,那就是置百姓生死存亡于不顾,妄自掀起战火生灵涂炭,秦王李守贞为了保护关中百姓,将不得不征调兵马与之抗衡。

祭文出自僧人总伦之手,赵思绾大声诵读,祭坛四周站着数十名嗓门洪亮的军士,以祭坛为中心,每隔五十步,又有一队大嗓门的军士,赵思绾每念一句,负责传声的军士就将他的话重复一句,一层层传递下去,让四面八方的将士都能听到祭文内容。

读完祭文,赵思绾又宣读秦王下达的第一份诏令,正式自立为秦王,整个关中地域,西至原州、陇州,东至潼关,北至庆州、延州,南至终南山一带,从今起都属于秦国领土。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