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1 / 1)
('
他并不急于赶路,泰然地让至路左,本能地扭头回顾,眼前一亮。
又是一个面容与小秋燕相似的年轻女郎。只是要年长几岁,可能已接近双十年华,
身材玲瑰透凸十分惹火,穿的浅桃红衫裙也抢眼,走动时莲步轻移,小腰肢并不夸张地
款摆,但摇曳生姿极富美感。梳了三丫舍用翠玉发环,表示是大户人家还没出阁的闺女。
另j位长岁稍小些,是梳双丫譬的秀丽侍女。
其实年岁相差不远,面型也差不多的女郎,除非外露的气质相差很远,不然一瞥之
下,相貌都差不多,须定神察看才能分辨。
他心中有小秋燕的形影,难怪一瞥之下,突然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足为奇。
上次他突然看到林涵英,就情不自禁脱口叫出“小妹妹”三个字,引起林涵英的误
会,几乎大打出手。
小秋燕、林涵英。这位女郎,都是带有灵气的瓜子脸,同样秀气,难怪他心不在焉,
一瞥之下,把三个人看成一个人。
这次,他不再冒失,并没发山惊嗑声,仅呆了一呆。
小径不能并行,两女不客气地超越。
小姐打扮的女郎,超越时向他嫣然微笑,可能是为他的让路而致谢意,落落大方甚
有风度。
这期间,他结交了好几位年龄相若的女郎。第一个是笑魔君的女儿傅玉莹。可是,
除了小秋燕之外,其他的女郎,从没让他内心产生契合的感觉。
对女人的欣赏,他有相当高的评价尺寸,而大多数的男人,通常以动物性的眼光看
女人,尤其是对漂亮的女人。
他也淡淡一笑致意,随后举步。
山两侧与湖湾,都是采石场。南湾有一座码头,渔船都半搁在滩岸边。
艳阳高照,湖上帆影片片,满山青翠,湖水在艳阳下闪。
烁着鳅狱波光,站在这突出湖中的小山远眺、心神为之一爽。
沿山脊共有三座大型凉亭,八角玲戏极为壮观,既可歇脚,亦可坐下来观赏浩瀚的
湖景。对岸十里外便是东山,中间是苏州至湖南各县的航道、回头远眺缥缈峰,这太湖
第一高峰近峰顶处,云雾缥缈如在图画中。
到达第二座凉亭,已是近午时分,二十余名男女游客,散布在亭四周的大树下,有
说有笑,有些则在进食,分别聚在一处互不干扰。
亭中有五位打扮特殊的人,一看便知不是外地的游客,占住亭中的石桌石凳,有酒
有茶,有点心果品,笑声粗豪外型泼野,难怪游客都避到亭外去了。
他信步入亭,取下腰问的食物包和水葫芦,在亭栏内的石排凳坐下,先喝口水润润
喉。
中间石桌的五个人,有意无意地瞥了他一眼。
‘喂!读书人,过来坐。”那位穿粗青布外袄的大汉,像山下采石场的采石工人,
友善地向他招呼:“要想买好的石砚台,我替你张罗,保证石质不下于端砚款砚,价廉
物美。”
‘呵呵!别想向我兜生意,我虽然读书,最讨厌磨墨,所以所写的字卖不了钱,这
辈子休想跟上贵地一字千金的江南才子唐祝文周。,’他也不客气,提了食物包过来坐。
圆周共有八座石辙,他加入还有两座空位。他右首,是一位脸色不怎么健康,年约
花甲,光着头穿青僧便服的老和上。
左首,是一位豹头环眼,船夫打扮的庄汉,一双手呈现强健有力的线条。
另两位一是穿了水蓝底田字图花长衫,有几分大爷仕绅嘲的中年人,处身在粗豪的
众人中,与他穿士子青衫一样不调和。
最后一位像是水上缥客,佩了一把尖刀。
“从何处来?”那位像大爷的人笑问。
“府城,在贵地漫游了好些日子了。”他j团和气,有意交朋友:“小姓霍。诸位好,
请教。”
“霍书生,幸会。”像大爷的人也笑吟吟:“在下姓陶……”
口气带有江湖味,平常百姓很少自称在下。
接着替他引见:张船老大、王石场领班、李漂师。了尘和尚。
了尘和尚是桃花坞天王寺的僧人。天王寺是唐代大中元年所修建,源远流长,有百
十名老僧在内舍修。
桃花坞也是游客必到的地方,风景比府城西北阎门内的桃花坞好,但没有城内的桃
花坞有名,因为唐伯虎在城内桃花坞,建了一座颇有名气的桃花庵。而这里虽然有庄严
的天王寺,毕竟没有才子所建的庵名气大。
这五个完全不同型类的人,居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现在加一个书生,等于又加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