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1 / 1)
('
地不当要道,平时很少有外地人行走。而最近半月以来,涌来了许多陌生人。
不但是外地人,而且几乎全是些佩刀带剑的英雄好汉。在这一带,不时有水贼出没,也
有不少逃丁罪犯在附近潜伏避祸,所以看到有人带刀剑,不足为奇。
巢湖以北的各地群豪,以湖滨的长河镇为聚合点,在这里找船驶往姥山。这一带与巢县
交界,公门人很少在这一带走动,走动也发生不了多少作用,巡捕们对越界缉拿罪犯毫无兴
趣,避免麻烦。
石梁镇属合肥,设有巡检司衙门,但该司的捕快三两月才走一趟,地方上有事,通常由
地方人士自行处理,除非有重大刑案,不然谁也懒得请巡捕来自找麻烦。
这天一早,姚文仲与余豪风尘仆仆,踏入长河镇的东镇口。
他们昼伏夜行,所以早上到达宿头。
长河镇真小,只有七八十户人家,距湖滨约两里地,闹水灾时镇南一带会淹在水里一半
以上。
附近五村镇中,长河镇是最大的,镇在湖滨,不知为何取名为长河,也许是村西有一条
河流人巢湖的缘故,那条河,就叫长河。
真触霉头,镇口第一家小农舍、一位妇人带了一位五六岁的男孩,在门口焚香化纸祭
天,一面哭叫皇天和救命菩萨,一面咒骂,凡是妇人所能骂得出口的话,连珠炮似的出笼,
激愤、伤痛、怨毒……
奇怪,人多数民宅或店铺的门都是关上的,有人躲在窗内往外偷窥,却不见有人出来劝
解。
巢湖附近的土话,虽悦耳却令外地人很难听得懂,尤其是女人哭骂的时候。
两人深感奇怪,这是干什么?
妇人年约三十上下,满脸眼泪鼻涕当然不怎么好看。男孩长得又瘦又黑,也不怎么讨人
欢喜。
余豪来江左找非非客没有几天,便碰上姚文仲,一见如故结伴闯天下,对江左的风俗土
话可说一窍不通。
姚文仲是老江湖,多少知道一些各地俚语方言。
“姚兄,她在祭天,祭天怎么又哭又叫的?”余豪拉拉姚文仲的手臂:“这小镇是不是
不寻常?小镇市民风淳朴,怎么不见早起的人?”
“她在求鬼神施报,骂什么杀千刀的绝于绝孙的……总之,她有了天大的冤屈。”
姚文仲苦笑:“这种事,走在任何一座县市,都可以看得到。这世间,不平的事到处都
有,所以有人信鬼神。”
“鬼神能帮助他们吗?”
“我也不知道。”姚文仲摇摇头:“当一个人感到无助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向鬼神求助
了。”
妇人在磕头号哭中,突然抬头看到了姚文仲两人驻足低谈。
“公爷,救命啊……”妇人突然爬起来,拖了男孩向两人抢来,爬伏在脚下拖住姚文仲
的青衫不摆,一面叩头一面哭叫。
两人的穿着打扮,实在并不怎么像公爷。小民百姓口中的所谓公爷,通常指衙门吃公门
饭的胥吏差役,当然包括巡捕、马快步快等等。这些人,有些穿青衣,有些穿黑衣,制式是
所谓圆领衫。
两人穿的不是圆领衫,而是有点相近儒衫,但腰间有腰带而非饰带。不过,泪眼模糊的
人看走了眼并不足怪。
对一个把你当救命菩萨,哭得凄凄惨惨向你磕头的可怜女人,你决不会拿出铁石心肠来
的。
但姚文仲却反常地虎目一翻,举起手掌坚如铁石,便待劈下。
“姚兄,你……”余豪吃了一惊,伸手急架。
不用架,姚文仲的手已经住了。
那干瘦黑丑的小孩,手中突然多了一具紫金雕龙喷筒,不知是从何处变出来的。
余豪的目光,也突然骤变,从姚文仲脸上痛苦的神情中,看出了些什么。
变化好快,令人目不暇给。
喷筒暴响,射出三枝青灰色的精巧钢针。
而余豪却出现在屋顶上,闪电似的快速上升,避过了三针追魂。
人影如飞而去,是那位可怜的妇人,肩上扛着毫无生气的姚文仲,片刻便消失在镇中的
小街巷口。
余豪从街屋上方飞檐走壁急追,却不敢跳下来,因为那小孩两条小腿跑得飞快,哪像个
小孩?假使他跳下来追,就必须面对小孩的针筒。
假使他不是先从姚文仲的痛苦神情看出警兆,恐怕早已身上有三枚毒针了。针射击的速
度快逾电闪,想躲避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已练成了金刚不坏法体。
到了十字街口,他心中叫苦,妇人已不知逃到何处去了,该往何处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