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1 / 1)

加入书签

('

"你为何不追观主、。"姑娘急叫。

李玉无暇回答,奋丐追逃近仓门的两名大汉,仓内黑,仓外有星光,外明内暗,里面的

人看得真切。他赶上了最后逃走的一名大汉,正好在门上半步左右,伸手俯身一抄,便扣住

那人的膝关节内拔。

先一步逃走的大汉兔子般溜掉了。

远处警钟大响,警卫纷纷向仓房赶。

李玉将大汉擒住,施起叫:"姑娘,请再发一颗火弹。"姑娘应喏一声,"砰"一声火光再

现。这颗火弹落在粮袋上,火焰闪动光明重临。

"为何不去追老道?"姑娘愤愤地问。

李玉将大汉推至火焰旁,笑道:"那是假的。重伤的人,脸色决不会红润。分明是假

的,追之何益?""那……""人仍在仓内,只在这位仁兄身上。""来不及了,不久大批高手赶

到……""等他们赶来,已晚了一步啦!"蓦地,号角声划空而至,似乎从四面八方传来,凄

厉刺耳。

"咦!这是……"姑娘讶然叫。

"是官兵到了。不好。"李玉神色凝重地说。

果然不错,战鼓声震耳欲聋。接着杀声震天,显然张府已被官兵所包围。

李玉将大汉的脑袋向火焰推,徐徐移近,沉声问:"说!老道藏在何处?""我……"李玉

手上一紧,火焰一闪,大汉的胡子着火。

“我……我说!在……在后面屋角的粮……粮堆中。”

李玉一掌将大汉拍昏,急奔后屋角粮堆。粮袋堆积如山,几近横梁。他一跃而上,发觉

内侧是空的。

“道行观主,你还不上来?”他向下叫。

下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怎敢冒失地下去?

姑娘也一跃而上,说:“放一颗火弹下去,不怕他不上来。”

不等她使用火弹,下面火光一闪,有人用火折子点亮了一盏油计。

下面是丈二见方的空隙,安放了一张床,一张几,只见床上倚坐着七真观主,床前还站

了一个青衣劲装中年人,手持宝剑,冷然向上望。

“你们是什么人?”中年人间。

“报应神。”李玉沉声答。

床上的七真观主脸色苍白,沉静地说:“你就是镇边牧场的吴用,混入观中行刺贫道的

人,是么?”

“正是区区。”

“为何要向贫道下毒手?”

“你,赵疯子,奉天征讨副元师怀忠,不错吧?”

“你到底是谁?”

“一个受响马贼荼毒的人,家破人亡,天涯亡命,就为了向你们这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的恶贼讨血债。”

“你知道赵某何以造反么?俗语说:一将功名万骨枯。既然举兵打天下。死伤岂能不

掺?想当年朱皇帝打江山,死的人何止千千万万,常将军遇春,也曾经杀人三千为粮,他能

吃人疗饥我为何不能?又有谁向常将军报仇?你想怎样?”

“你阁下因保全妻子而投贼,替刘六刘七卖命,三兄弟起兵河间,聚众五百号称五百子

弟兵,并不是官迫民反不得不反,没错吧?开国元勋常将军骨已枯,墓木已拱,他的功过自

有上苍决裁,而在下家破人亡,天涯亡命,全出于你们这些贼首之赐。血债血偿,你难逃公

道。”李玉悲愤地大叫。

老道吁了一口气,问道:“你怎会认识我?”

“在阳信与海丰之间的泊头镇……”

“哦!你就是那位从碉楼飞跃而下,以飞刀行刺赵某的少年人?”

“正是区区,可惜阁下马失前蹄,飞刀落空,被你逃脱狗命。”

老道仰天狂笑,笑完说:“天亡我也,夫复何言?俗语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怪

赵某不才,兵败罗田,帝业成空。灰埠两年经营,仍成画饼,心劳日拙,赵某年事已高,想

东山再起已力不从心了。将头给你。”说完,拔出床头佩剑。

“大统领。不可行此拙见,咱们仍有可为,尚可一拼。”中年人大叫,伸手夺剑。

“他们在上面放火……”

“咱们闯,小弟为前驱。”中年人愤然叫,飞纵而上,舞剑开道护住顶门。

李玉取出小剑奋力下掷。

中年人挥剑拍击小剑,上升之势未变。

“咋”一声轻响,长剑拍中小剑,立即中断,小剑破空疾降,贯入中年人的顶门。中年

人仍上升了三尺左右,方向下飞坠,“蓬”一声大震,跌落床上,把老道震落床下。尸体向

上弹起三尺高,重行跌在床上。

李玉向下跃落,绿衣姑娘也跟踪而下。老道刚爬起,便被李玉一脚踹飞长剑,右拳疾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