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1 / 1)
('
经一度改九盘为直路,但后来又改为九盘。一座城岂能建山上的?除非作为关隘,不然毫无
用处。因此,元朝至元二十七年,改筑目下的新城,两座旧城全废了。目下,指苍旧城是一
座小小村落。
小括山旧城十年前仍是废墟。没有人上山去居住谋生。自从本城的首富俞五爷俞桐,向
府衙请领该地作为种菌场之后,那儿便成为俞家的避暑别墅了,附近方圆二十里内,决不许
闲杂人走近。
俞五爷拥有十余间土产店,城外有千百顷沿大溪开旦的好良田,有三座属他的广大香蕈
场,财力雄厚,富甲一方。他妻妾成群,横行乡里,结交官府狼狈为奸,千百顷良田大多是
霸占得来的,豪奴成群结队,成为处州一霸。他的两个儿子俞源、俞渊,都已成了家,是本
城大名鼎鼎的花花公子,本城的人怕这两个小畜牲比伯俞五爷更厉害,拂逆他们的人决不会
有好下场。
城南铜山东麓,住了一位姓程名锦江的人,排行程三爷,是个孔武有力天不怕地不怕的
当地痞棍地头蛇,曾经在府衙当过巡捕,虽是个痞棍,却颇具侠骨,决不向小户人家勒索敲
诈,也不向安份守己的大户伸手,喜打抱不平,手下拥有不少流氓地痞,谁也奈何他不得,
只有这位程三爷,敢向俞五爷头上动上,俞家子弟曾经多方巴结,送大批财物做拜师礼,程
三爷只哼了一声,将礼当堂派人丢下南门附近的树德桥。
等了三天,已是十二月二十五,新年快到了,家家户户准备过年,客店里的事似乎冷下
来了,俞家并未派人前来打扰。
艾文慈身上带了三十余两银子,连食带住,每天需费八百文,可以平安度过四十天,他
并不着急,耐心等候,准备在客栈过年。
一早,市面谣传着程三爷即将返乡过年的消息。
这儿天,城西南释山街文英阁北面的不远处的俞府,里里外外都在忙。这里是俞五爷俞
桐在城中的主宅大厦,倚山而筑,面对颇负盛名的文英阁,共有十余间祟楼高阁,颇富园林
之胜。
近午时分,大宅左面的听荷阁中,俞家的主要人物正在策划伤天害理的毒谋。俞五爷俞
桐,是个脸团团笑容可构的大胖子,腹大如鼓,年己五十开外,红光满脸,丝毫不显老态。
府城的人,当面称他一声五爷,背地里叫他为如(俞)猪。据说,心广体胖的人对女色不感
兴趣,但这位俞五爷推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他本人有一妻五妾,且养了一群歌姬,这
些歌姬全是他泄欲的可怜虫。他的两个儿子号称色中俄鬼,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大俞
源就是那天在客钱与四伯交涉的人,绰号称花花公子。老二前渊,人生得丑陋,似乎对美女
更有兴趣,绰号叫花花太岁。一个公子,一个太岁,把全城稍有姿色的大姑娘,吓得平时也
不敢出门。在这一带山城中,女人可没有中原娘们有福,也没有中原女人那种仍倪作态的娇
弱体质,礼教的束缚要轻些,甚至还帮着男人干活,不以为怪。
上首坐着俞五爷,左右是俞源、俞渊。下首是两位师爷,两名打手护院的班头。七个人
在阁下的花厅密谋,伺候的丫鬟使女全被遣走。
俞五爷坐在一张特制的太师椅上,活像一座肉山,用手不住抚摸着其大如鼓的腹部,眯
着猪眼向一名师爷问:“鲍师爷,准备得怎样了?”
一个烟鬼般瘦骨磷峋的师爷阴笑着站起,从怀中掏出一些法宝,一件件在案上摊开,干
咳了两声,馆笑道:“早已准备停当。咯,这是八字合婚书,这是迎娶的礼单……”
“合婚书你……”
“东请请过目。”鲍师爷慌不迭双手呈上说。
俞五爷登时脸一沉,不悦地叫:“放下,你不是故意要我难堪么?明知五爷我斗大个字
只认识两罗筐,你还叫我看,你不是找挨骂么?混帐!”
“东翁……”
“我问你,合婚书上当家的是谁?”
“是余师父。”师爷欠身答。
“不行!”俞五爷怪叫,瞥了师爷一眼又道:“换上我好了。”师爷吃了一惊,期期艾
艾地说:“这……这恐怕不……不太好吧?”
“废话!难道五爷我配不上那丫头?”
“这……这倒不是,只怕不久赶回来过年的泼皮程三爷找麻烦。”
“这倒用不着你担心,姓程的压我五爷压够了,这次他再多管闲事,反正早晚得和他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