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1 / 1)
('
溪亭村东面二十里的小灵村投宿。龙泉至府城全程百四十里,小灵村正是中途站,他们预计
明晚便可赶到龙泉,布下天罗地网捉拿艾文慈。
宇内双仙离开冉峰的堡寨后,并未远走,无情剑不利于行,必须在附近找地方歇息养
伤。他们在村东五里地一座山脚下的三家村中投宿,两人谈起艾文慈挥叉奋击的神勇情景,
犹觉心有余悸。三绝剑见多认广,他认为艾文慈恐怕不是江湖人。但可疑的是,那天在云和
道上交手,艾文慈的剑法身法,又分明是武林中罕见,但确是出于武林技击的奇诡绝学,可
惜看不出来历,委实遗憾。总之,两人的见解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位青年人委实可
怕,日后相遇必须小心了。
天隔沉沉,朔风刺骨,气候奇寒。两者道答应了宏光至紫虚观会合,不能久耽,破晓时
分便谢过主人启程,踏着晓风残月奔向府城。
在他们前面两里左右,三名穿了旧棉袄,戴了雨笼的人,大踏步也向府城赶。这三个人
身材雄伟,各背了一个当地村民用来背物的竹制背囊,雨笠拉得低低地,左手扶了一个长布
卷,右手点着一根竹杖,像某赶着回家的乡民。
大道并不大,但仍可容三人并肩而行。中间那人有一双阴森的狠眼,留着胡须掩口,满
脸横肉,年约四十开外,他一面走,一面用低沉的嗓门向同伴说:“二弟,你认识那位使叉
的小子?”
“不认识,但似乎……似乎有点面善。”右面的二弟迟疑地答。
“三弟,你呢?”他扭头问左面的同伴。
三弟有一双阴阳怪气,不动感情的山羊眼,锁着粗眉也迟疑地说:“小弟也不认识。可
是,也与二哥相同,似乎有点面善,但小弟记忆所及,确知从未见过这号人物,大哥……”
“怪事,火光冲天,明亮如昼,你们竟然无法分辨是不是认识的,可借愚兄回来晚了一
步,不然便不至于失之交臂了。冉老大死得惨,咱们必须替老大报仇,而你们却不认识这个
人,仇如何报起?你两人真是饭桶。”大哥愤愤地说。
三弟若有所思,说:“小弟在冉老大的体内,找到一把细小的剑,贯人老大的左胸近心
室处,锋尖透背愕亦入体,锋利无比,这是冉老大致命之伤。咱们或可从剑中找出线索
来……”
“快拿给我看。”大哥叫。
三弟从衣下取出一个市卷,解开布卷冷电四射,尺长的日精剑像一泓秋水,亮晶晶的一
尘不染。
大哥取过脱口叫:“好剑!”剑长仅一尺,又窄又薄,但不软亦无弹性,剑愕构造奇
特,同样薄小,像是与剑身同铸而成的,似乎不能护手,难怪入人体不受阻。
大哥端详久久,一面走一面感然道:“长仅尺余,刃仅六寸,不可能是短剑,只能当匕
首用,但当匕首却不易用劲,柄太细了。要说是暗器吗?却又大了些,重心在中。怎能使
用?刻上一无印记,要想查出线索
江湖上没听过用这种剑的人,不容易查哩!”
说话间,大道上升,升上一座松林,向上盘升一座高山。路右是陡坡,下面是灵溪的河
床。路在是陡崖,攀爬不易。
三人已过了松林,踏上向上盘升的山崖间大道。二哥伸手接过日精剑,在手上试了试,
说:“晤!好沉手,似乎不是钢铁打造的。重心在中,但善用劲的人,正好控制飞行路线,
甚至可以不翻腾亦可飞行。”
说完,信手向左面的山崖掷出小剑。
“嗤”一声轻响,日精剑贯人坚硬的崖壁,尽愕而止。
“咦!好锋利。”大哥吃惊地叫,怔使了,脚下倏止,又道:“是宝物,好!”
蓦地,前面五六丈道路折向的崖后,大踏步接二连三出现了十三个人。十三个人衣首鲜
明,劲装带剑。是飞骑尉岳家兄弟出现。
十三个人皆不曾看到贯入崖壁的日精剑,泰然而来,但所有的目光,全向对面三个乡民
打扮的人注视。道上行人互相注视,平常得很。
但这三位仁兄心虚,大哥舍不得宝剑,看到对面来了穿劲装的人,本能地涌起戒心,一
个箭步纵近崖壁,伸手拔剑。
这一来,反而引起对方的注意,剑拔出,宝光四射。
大哥用上了财不露白的手法,掩住剑慌忙向衣下一塞。
光气是掩不住的,形容这种现象有一句成语,称“匣剑帷灯”,也用来隐喻人的才华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