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1 / 1)
('
这一纸请柬上,只会提名全九州真正排得上名号的朝臣地望、世家大族、江湖大宗。由此,这一纸请柬也民间得了个“千秋金榜”的诨号,甚至在坊间还流传着“不列千秋金榜、不称大雍上人”的不成文规矩。
每一次的千秋宴都由当时执政的皇帝亲自举办,恰逢九州有大事发生时便会商讨大事,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通常都只是一场普通的盛大宫宴,算是盛京方面给平日里并不常见的各地势力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最官方的会面就聚集于此。
由此,每一次的千秋宴,都会成为九州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年的这一场千秋宴,更有其特殊之处。
承华帝即位之后总共只举办过一次千秋宴,那甚至还是在他即位之初时的陈年旧事,放眼整个九州,对于那一段精彩记忆还有印象的都是些老人了,在年轻人们的认知中甚至都不知道真正的千秋宴为何物。
而时至今日,当朝的局势也早不同以往,时人都看得出来,如今皇帝已老,但东宫未定。
加之不久前那一封震动了整个盛京的雁落山密信,这时隔二十年再次重启的九州盛会,必定不会简单。
随着年关越近,人们心中这个念想也越发肯定。
百官之首,琅琊左相王柏青代表全体京官回贴,表示必将全部到场,一位不缺。
地方魁首,皇后家族,西河韩老国公亲自上书,表示将会亲自动身远赴盛京参加盛宴。
世家望族,江南道汝陵城,长宁王府愿举家北上向皇帝贺岁。
而江湖之中,四大宗皆回帖请书,满庭芳剑仙阮秋水、酆都毒仙人欧阳云、凤凰城城主慕容嗣、雪境枪神李听澜都将亲贺千秋。
武原学宫现任院长翁三元、雁落山神医之女孙思乔、青城山掌教天师姜齐尘都纷纷表示将会到场……
还有数不清的、大多只在传闻中才会被津津乐道的人物都纷纷表示将亲临盛京共赴千秋,全九州最有头有脸的风云人物都将在届时齐聚一堂。
承华年之所以成为大雍史上的辉煌,还在于其年间武道奇才的辉煌频出,上一回这么多天逍的会面,似乎还要追溯到大雍立国战争时期——太祖皇帝集结各路兵马创建大雍。
大雍开国以来的任何一场千秋宴都不曾达到这样的盛况,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盛京,要大变天了。
第67章 众生
……
……
于是,在年关将至的盛京城里,陆续出现了来自九州各地的各路人马,往年冷清的街道在今年只剩下了热闹。
一群身着明黄与墨黑绣纹交织服饰的青年走在朱雀大街上,亮眼的服饰在一众来往行人中分外打眼,为首的少年身姿颀长、俊朗清秀,十七八岁模样,背着个木质剑匣,正好奇地四处打量着。
见他又要凑到某个摊位上散财,另一个为首的青年一把拉住少年剑匣上的背带,把人提溜回来。
青年人瞪着那猴儿一样四处乱窜的少年十分无语:“……”
少年回头讪讪一笑。
他拍了拍被青年人抓过的地方,语气幽幽道:“师兄啊,咱们这好不容易来了盛京一趟,你还不让来自穷乡僻壤的师弟我见识见识些好的。”
沉稳的青年人面不改色地怼他:“来盛京是有要事。”
少年见他软硬不吃的模样几乎要抓狂:“那就顺便!顺便还不行么!”
“你的顺便我可担待不起,哦,可不止我,整个学宫都担待不起。”青年人的目光里透露出几分警告意味,“你在豫章‘顺便’干了什么,你自己清楚。”
听到这话,少年像是彻底萎蔫了一般,他无力地垂下头:“……豫章……豫章那回……是我的问题,我知道错了。”
青年人见少年人这般颓唐模样,又感到些于心不忍。
同时他也不解这老天离谱的偏爱,于是啧了一声:“打起点精神来,出门在外,你代表的就是学宫,来了盛京,更不能给学宫丢脸。”
少年缓慢地眨了眨眼,似乎是听进去了。
黄黑劲装,九州只此一家,是九州第一学府武原学宫的服饰。
而这个为首的少年,正是去年春天,凤凰城中,与赵宥和宋珩之有过交集的学宫少年洛桑。
“唉。”青年人长叹一声,“怎么我们全学宫的希望到头来是你小子。”
就是洛桑这么个稚气未消的性子,却是武原学宫近几百年来最有天赋的学生,由久不出山的老院长亲自教导。
是学宫中唯一在如今江湖上能够与青城山、凤凰城顶尖同辈齐名的弟子。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