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1 / 1)
('
“在这个盛京做一个纯粹的好人太难。”他平淡道,“她知道你不能变成那样的人。”
“这是我与她之间的事情,也是我对她的承诺,她向我履行的约定。”
“她很舍不得你,但是她的病症拖不了太久,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确实是太残酷了,所以不如归去。”
赵宥极其缓慢地眨了眨眼。
“她不想在不合适的时候离开你。”
赵殊面色平静。
“我们之间没有遗憾。”
“你们之间……也应当没有遗憾。”
“这不是我在逼你,这是命运。”赵殊缓缓地陈述,“你一定会回到这里,你一定会坐上这个位置,这是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的事情。”
“我不过是顺遂天意,敦促你回家罢了。”
他的语气很淡,仿佛九州的动荡都不过是事不关己。
“……说得好听?不是为了你的一己私欲?不是为了满足你戏弄我们的心思?”赵宥却在沉默了一瞬之后冷笑着爆发,他听不进赵殊这些所谓的大义,他太了解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在这个世间有多无趣,他就有多少种的方法将所有人玩弄在掌心里,只为打发他无聊的时间。
说他对这个天下看中么?有也是有的,但并不多。
他或许只把这天下当成一个供他消遣的棋局,他们所有人的生死都不过是黑子吃白子、白子吃黑子那样简单的交替。
在他的眼中,那不是命。
赵殊闻言,只是在苍白的面上勾起一抹笑:“……你要是非要这么理解,我也没有意见。”
他并不否认这其中有自己的私心。
但是他们的比例呢,就无人可知晓了。
他不会解释他的心思,他懒得做这些事情、也不屑于做这些事情,那些庸人俗人耗费苦心来揣测他的心思只会是白费功夫,但他也不介意在无聊之余,欣赏一下那些庸人自扰的把戏。
赵宥深深地看着一脸淡漠的父亲,觉得自己非常的无力。
他不喜欢对方这样的姿态。
但他不可否认,这就是大雍之帝该有的姿态。
第146章 君臣
姜乙在一旁静静看着氛围紧张、正在对峙的父子俩人,他看着面色冰冷、情绪濒临崩溃的赵宥,在恍惚间他感觉自己似乎透过赵宥看到了很久以前同样年轻的赵殊。
他第一次见赵殊是在武当山。
那时候他还是武当山的一名弟子,跟着他师父一心求道,也因为自己的天赋异禀而在江湖上小有名气,那时候的赵殊还是十七八岁的模样,代表着皇室来武当山上进行祭祀。
不过早在那时,赵殊就已经是一个冷冰冰的模样了,他与赵宥不同,赵宥在疯狂的内里之外有一层平易近人的壳,而赵殊那双眼睛所过之处,只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居高临下。
那个冷冰冰的小殿下完美贴合姜乙关于所有皇族子弟的刻板想象。
他时候约莫而立之年,看见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孩子一脸冰冷不近人情的模样,还感到几分有趣。
他是在武当山的师长、师兄弟们关照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拥有完整愉快的童年,而在盛京那样富丽堂皇、锦衣玉食的高墙囚笼里,再有灵气的孩子,恐怕也只会生长出腐朽的模样。
那时他只在人群中遥遥地看了那位小殿下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这一辈的国师将会在他自己与青城山那位师兄之间产生,但是在一心求道和成为国师之间,明显还是前者对他而言更加有吸引力。
把这个荣耀的位置抛给青城山那一位师兄怎么不算一种两全其美?反正他是不想参与盛京那些尔虞我诈的。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最终命运向他开了一个完全颠倒的玩笑。
后来再见到赵殊的时候,他已经不得不高看他一眼了。恰逢南诏入侵、九州动荡,二十出头的秦王成了站在边疆锋线最前沿的人。
他顶着一身的伤,拒绝了所有的接驾,徒步走上了武当山,敲开了他的山门。
他来请他出山,做他的国师。
姜乙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继而笑了一下,他说,秦王殿下为什么觉得我一定会同意呢?
就连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穷山僻壤的他都知道,秦王赵殊,分明是皇帝最不喜爱的那个孩子,因为他母妃出身西南君侯世家的缘故,皇帝在忌惮其母家势力的同时,也连带着对这个儿子怀有敌意。
赵殊彼时只是用着那一双冷冰冰的眼睛静静看着他,面色是一片并不那么健康的苍白,他说,因为我会坐上那个位置。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