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1 / 1)
('
他说让你难做了,我很抱歉。
王舒再次沉默了很久,她最终只是摇摇头,说,你不必抱歉。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她不是唯一,她不感到蹇难。
韩泠君真正嫁作赵殊妻子的时候,是以最高荣耀的皇后规制嫁进来的,那时一同册封的女子中还有一个特别漂亮的,王舒后来才知道她的身份,对方竟然是南诏国那一位在书面上已经死亡的二公主。
渐渐地,她也发现了这个后宫的不寻常之处,那两位尊贵的女子都并不爱赵殊,她们和自己一样,都是被这个乱世所遗弃的女子。
她们的命运不尽相似,她们的悲剧却不止于相似。
王舒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在为这件事情黯然神伤,或许是暗自庆幸少了两个竞争对手,又或者是遗憾赵殊身边少了两个能够真正关心他的人。
她只是沉默地在赵殊身后的位置上,看着他的孩子一个一个出世,在心中感到几分落寂。她想要有一个孩子,就算不是相爱的结果,她也想有一个和他的孩子。
那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大胆的事情,她向长宁王妃要来了一杯特质的酒,答应了对方欲言又止的嘱咐,即使害怕地手忙脚乱,即使不擅长做这种事情,也要为自己勇敢一次。
上天并没有辜负她,赵宥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天赋,他的聪慧要胜过宫里其他任何一个孩子,王舒对此又惊又怕,在盛京,这样独霸头筹的优秀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会让赵宥成为众矢之的,会成为众人的矛头所指。
好在赵宥的聪慧也体现在了这一方面,有意无意的,这孩子贪玩的天性一直到长大都没有收敛,他玩世不恭、风流浪荡的形象渐渐伴随着成长深入人心,这样纨劣的外衣稍微给他的精彩绝艳做了一些遮挡,也正因此,他做很多事情不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的生活恣肆而热烈,王舒尽全力给予赵宥了一个并不那么腐朽的童年。
她的阿宥并没有腐烂在盛京里,他身上有鲜活的生气,他是自由的。
也正是赵宥这几分离经叛道的色彩,让赵殊对他产生了偏爱,只有在赵宥的身上,他才能看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她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而身为母亲的自己也在他身后一天天老去,她深知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整夜整夜的咳嗽,大罐大罐的苦药,见好却是遥遥无期。
王舒不怪罪太医无能,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她知道自己的病根在心里,是这个世界让她没有期待,她唯一的寄托只是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她知道赵宥有多么爱自己
她也知道赵殊不会爱自己。
心中有疾的自己不能给赵宥带来什么增益,身后腐朽的世家大族也会成为赵宥前进路上的阻碍。
孩子是她的全部,她绝对不允许自己阻碍他的路。
王舒知道只有自己彻底消失,赵宥才能放手一搏,才能拔出皇帝心中那一根对琅琊王氏忌惮的刺。她不想成为赵宥的软肋,她绝对不能拖赵宥的后腿。
所以她亲手接过了那一味毒药。
她看清了赵殊眼中深藏的错愕之色,他终于高看了我一眼,王舒笑了,她很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的心境了。
发自内心地笑了。
他的阿宥已经长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年纪,他长成了一个很好的少年。
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想,应该就是那个正确的时候了。
王舒之于世,唯一的留恋也是唯一的遗憾。
这辈子她没有后悔加入秦王府。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下辈子她一定不会嫁给他了。
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愚蠢,但是她的生命,她作为王舒的生命,早在自己被家族舍弃,嫁入秦王府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她唯一能够抓在自己手里的,只有自己的死亡。
虽然活着似乎的确要比死去更加有趣一些,但如果是在那里照不进阳光的囚笼里残喘余生,与其咀嚼那些生活的恐惧与绝望,自己选择的告别或许会更加自在一些。
悲伤、幸福、幸运、不幸……她都尝过了。
已经足够了。
一切,不如归去。
--------------------
母妃是抑郁
第151章 史书之后
待到南北两边的战役都彻底结束,两路大军凯旋而归之时,承华帝就彻底从盛京失去了踪迹,而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国师姜乙也在某一个清晨悄然离去。
没有人知道这两人去了哪里。
这在赵宥的意料之中,他知道自己接手盛京之日就是他父皇彻底解脱之时。为了这一日,父皇精心筹谋了数年,做了一个很大的局,把自己也算了进去。虽然那一日见他面色苍白似有蹊跷,但赵宥也是直到后来才知道,即使是在他意料之中的算计,但那些来自匈奴的寒毒都是真实存在的,他父皇看破了这些手段却将他人之计就自己之计,自愿中了那毒。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