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1 / 1)
('
杉也逐渐减少了。溪流也开始湍急,表承山岭正逐渐高峻,因为都是石少的泥山,即使高也
谈不上险。
日影西斜,红日将要接近西山头。按里程,已经远离县城一百里左右了。
小径在深山中婉蜒,有时会出现一段石板路,可知一定是往昔经常有行旅往来的古径,
千百年前很可能是往来的大道。而现在,走上半天也很难碰上其下的旅客了。
一位强健高大,面孔可以称得上英俊的年轻大汉,头上戴了一顶遮阳笠,背上有一只长
背囊,一看便知是走长途的外乡客,手点着罗汉竹杖,一步步稳健地前行。
这人的青短袄用长腰巾系住,腰前插了一只箫囊。辫子吊在右肩挂下胸前,走起路来不
住的左右晃动。
前面山口的松树下,突然踱出一位干瘦的老人,白发几乎已经掉光,几根毛那能结发
辫?只好任由白发稀疏地被散在脑后。
“大爷,请帮帮忙!”干瘦老人拦住了年轻大汉开口求助,神色焦灼,状极可怜。
两人面面相对,形成强烈的对比。岁月无情,在外形上,可以感觉出时光在人的身上,
到底留下些甚么结果。
“哦!老伯,你要我帮你甚么忙?”年轻大汉和气地问。
“那边。”老人转身向后一指。
山后面,合出一条小径,五六步外的山坡前,可看到一座孤零零的茅屋。
“老伯住在那间茅屋里?”
“不,我们是过路的。”
“过路?我们?”
“老汉姓蔡。往桥市投亲,带了一位孙侄女,没想到在这儿出了意外,老汉那位孙侄女
突然患了重病,老汉呼天不应,叫地无门,只好在路上等人来救……”
“哦!原来如此。镇静些,老伯,小可带了些救急的药,也许能帮助令孙女,走!看看
去。”
这是主座废弃的茅屋,但仍可避风雨。
漏雨显得潮湿的掌屋中,生起一堆火,火分销干草,和衣躺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身
上盖了一件夹衣,清秀的脸蛋失去血色,冷得不住发抖,卷缩成一团。
“她在打摆子。”年轻大汉放下背囊走近说:“冷一过就发高烧。我有退烧的药,不要
紧。”
打摆子,就是疟疾。
“谢谢天,我们碰上了贵人。”老人无限感激地说。
年轻大汉打开背囊,先取出两件外袄替小姑娘盖上,再从怀中掏出一只革囊,取出一只
大肚子瓷瓶。
“发作多少次了。”他向老人问。
“从来没发作过。”老人搓着手说。
“哦!难怪老伯慌了手脚。这种病很难好,拖上一年两载平常得很,有些人一天一发,
有些三两天发作一次,有些甚至一个月只发作一次。”
“大爷,能……能治吗?”
“能。”
“大爷能治?”
“是的,十分简单。”
“简单?这……药贵不贵?老汉身上……”
“不错。今天晚上投宿,找人买两厅老委,将五六两老姜捣烂,临睡敷在双膝上用布包
妥。包住片刻,会感到双膝如被火烧,令人难以忍受,但不久便温和了。连包三晚,保证你
病魔离体,万试万灵。
“这是在下的秘方,日后老伯可以在行走奥西时,为人医治广为流传。有些人包了一
夜,全身会出现一些红点,象是出疹子,但有些人不会。老伯好象是南边人?”
“广西全州。”
“哦!难怪。全州原届奥西,其实应该称奥北才对。唔!寒冷快过去了,我喂令孙女一
些防止发高烧的药散,可保住元气。”
小姑娘一直用那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不住向他注视,三分羞保,两发探索,五分感
激,相当复杂。
火熄掉,一老一少坐在一旁等候。
小姑娘脸上恢复红润,然后慢慢地红似火焰,总算温度不再升高,还可以忍受。
“很糟!”年轻大汉说:“天快黑了,今晚恐怕得在此地度宿。老伯要到桥市,桥市在
甚么地方?”
“还有八十里,地近邵阳地境。”
宝庆府的城外就是邵阳县,邵阳是府治所在地。
“明天你们才能赶到了。”他说。
“大爷不熟悉这附近?桥市是很有名的村镇呢!”
“没来过。“他笑笑:“在下姓李,老伯叫我李三好了,老伯大爷大爷的乱叫,可把我
叫得浑身起(又鸟)皮疙瘩,受不了。”
“老汉蔡柏荣。”老人指指已经沉沉入睡的小姑娘:“那是老汉的侄孙女,蔡小玉,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