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1 / 1)

加入书签

('

堡的组成份子,便是边塞外社会现状的代表。

黑回堡,是来自哈密、沙州、瓜州、赤斤蒙古四卫的回民。回民有数种,黑回是其中之

一,俗称黑帽回,他们都是逃来归化的回民,其中一部份且是由政府指定前来安顿的所谓降

回。

嵩山堡,那是来自河南的移民,也是被强迫迁涉前来的移民,但他们来了晚些,边内

(边墙长城以内)的牧地皆已分光,他们无处容身,便被指定到这一带安顿,派有官兵协助

他们建堡围牧地,因此是三堡中唯一获得政府军支援的合法地方组织,他们的牧地辽阔而肥

沃。

四海堡,独霸河东,这些人份子极为复杂,都是些中原无处容身的强盗、土匪、亡命,

与当地的逃兵、逃犯、戍卒,与及汉、蒙、回的特殊人物。

这就是讨来河两岸的情势,三堡的人利害冲突,势同水火。卫所的官兵不敢管,也管不

住了,那些镇守官吏都是些怕事的人,深恐惹火焚身管出“激起边衅”的大罪。

而北面的大漠中,张掖河下游的额纳河居延海,却是瓦刺与鞑靼(蒙人之一部)的铁

骑,养息繁殖之所,来时如潮水,千里扬尘,不断向边塞进攻,边墙外面的人,更是蒙骑的

最佳劫掠对象。这三座堡经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根本无法生

存。

三堡座形成倚角,相距各约十里左右,至下古城只须一刻马程,至金塔寺也需相等的时

辰,往来倒还方便。下古城堡,也就是三堡的人获取给养的贸易场。

再有个把月,便是胡人南下牧马的季节了。这时光,正是赶割牧草备冬的忙季。

下古城堡城周只有一百廿三丈,小得可怜。而城郊,却市面繁荣,是附近百里内的最大

市集,城南是马场,马场以西是羊集,以东是流动的驼城,整个地区占地方圆廿余里,其间

木屋、石屋、帐幕、牲圈……星罗棋布,各有势力范围,互市的地方,则在马场的中心,形

成一条半活动性的市街,也就是铁器,民生必需品的供应中心。城东、西、北三面,则是卫

所官兵的垦殖地与牧场,马场之南,则是另一小市集临水堡,距下古城堡仅十余里。

秋高牲口肥,下古城堡的两个月黄金岁月已经到来,市况逐渐繁荣,从各地运来的货物

大量涌到、牲口也从四面八方向此地集中。

近午时分.炎阳正热,一匹瘦马进入了唯一的一条市街,马上的骑土风尘仆仆,人与坐

骑皆呈现倦容。

说是半活动性的市街,确是不假,有些是木屋,有些是石片砌成的石室,有些是入冬便

搬走的帐幕与棚屋,只是六、七、八三个月有人居住,六月以后进入隆冬,人口减少了十之

七八。

他在作为旅舍的大棚前下马,在拴马椿上拴好坐骑,拍掉一身灰尘,向迎出的店伙笑

道:“店家,在下要在贵地逗留一两天,请将在下的坐骑上槽,行囊暂且交柜。在何处可找

到卖酒的食店?”

店伙向北一指,笑答:“从前面的鞍具店向右转,便可以看到酒旗子了,本店的客官,

都是在那儿进食的。客官的大名……”

“等会儿在下会将路引交柜查验。”

“客官何不洗漱后再前往进食?食店不设洗漱处的。”

“哦!有道理,先安顿好再进食并不晚。”

不久,他出现在食店中,青巾包头,青短襟上装,青骑裤,短马靴,气宇轩昂,衣外缠

着腰带,左肋下挂着百宝革囊,腰带上插着箫囊与一条腰帕。

店外的拴马椿,拴了不少雄健的坐骑,有些有精制的雕鞍,但大多数皆是以毯代鞍的矮

小蒙古马,间或有三两匹栗色的番马,近店门处,居然有两匹极神骏,浑身火红的青海聪,

当然不是真正的青海聪,只是与传说近似而已。这两匹马鞍辔齐全,与附近的马相较,像是

鹤立(又鸟)群,极为抢眼。

这是一家以红柳为架的大棚屋,上面盖草,因此倒还凉爽,厅中共设了十余副座头,有

三分之二被食客占据了。他在内角的座头落坐,向含笑跟进店伙说:“来五斤酒,切五斤上

脯。伙计,由此地出边,方便么?”

伙计奉上一碗马乳,说:“出边井不难,可到城里去办理。但如果要到哈密或北山,便

得到肃州去请办,这儿无权办理。”

“这里也可到哈密?”

“咱下古城堡本来就是到哈密的间道嘛!走这条路不需经过赤斤慕古,免了不少麻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