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1 / 1)

加入书签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云中岳《虎胆雄风》

第 一 章祸起萧墙

五月初夏。

南北大官道天清气朗,气候温和,是旅客们最惬意的时节,仅偶或下一场暴雨,车马行

驶略为增加一些困难。

以往,这条大官道旅客并不多。

但自从京师从南京北迁之后,三年来旅客增加了十倍,政治中心北移,商业也随之繁

荣,大宗的货物往北运。

大批的移徙富户与贫民,由官兵护送大量北迁,沿途死亡枕藉。

要把京师装饰得与南京一样繁荣,仅把江南的富户迁来是不够的,必须有执役的贫民参

予,所以连贫户也被迁来,而且贫户比富户多几倍。

从引,奠下了北人南养的社会形态。

因此,南北大官道与大运河,便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水陆交通空前活跃。

北面,永乐大帝再三北征,深入大漠,扫荡大元帝国余孽,用意就是巩固北疆的边防。

南面,大军仍在越南东征西讨。

南北两面连年用兵,大官道忙碌的交通状况可想而知,军需运输频繁,普通的商旅因此

反而获得安全保障。

沿保定庥至真定庥这段地面,连宵小蟊贼也几乎绝迹,被抓住是唯一的死刑。

旅客如果碰上军运的军队驮队,交通将发生严重的阻塞,必将耽误行程,急于赶路的旅

客,会急得跳脚抱怨,经常会错过宿头。

沿途的市集村镇,皆建有勉可供应小队旅客暂时食宿的小店。

京师北迁仅三年余,这条大官道的市镇日渐繁荣,由于有大批南人北移迁徙(强迫迁

籍),也逐渐改变了北地风貌。

蒙古人在北平建了大都,但那时没有南人北移,因此建都近百年,这一带依然地广人

稀。

以目下的真定庥来说,大明皇朝建国不足五十年,仅在迁都的三年中,人口便增加了十

倍。

增加的几乎全是军户,本地的人口并没增加。

目下的真定府,与大运河旁山东西部的德州府,是两大练兵场。

中军都督府与左军、前军都督府,所属各精锐军卫,调抽官兵十分之一,在这两地集

训。

每年秋后,调到京师接受校阅,个人战技与军伍阵法不及格者,一律降级、罚俸、调

职、转拨边地。

所以把这两卒府城形容为兵城,确是名实相符。

曹世奇单人独骑,从保定城南下,走了六天。

这天近午时分,距新乐县还有三十里,整整浪费了三天工夫,走走停停,无法按脚程赶

宿站。

运气不好,共碰上了五大队南下北上的军运车队。

军运优先,旅客的车与马,皆禁止超越前进,不得不停下等候军运队过境之后才能就

道。

好在他不急于赶路,千里迢迢返回江南,急不来的,急也没有用。

他真有点后悔,应该乘船从大运河(漕河)走的。

真定府以南,交通情况才能改善。

他想到夜间赶路,军运通常不会在夜问行动。

刚到达榆沟集,南面打前站的一队骑军,已经驰抵南集口,几名负责清道的官兵,已开

始吆喝着,要乘车马的旅客暂避,避到道旁不许移动。

集场在北面,距官道约百十步。

今天不是集期,集场冷清清,场四周的食店多数大门紧闭,仅有三两家小食店仍做生

意。

午膳时光,一家小店前拴了几匹坐骑。

他策马驰向小店,心说:还有和我一样,准备走夜路的人。

那些坐骑的鞍后,有走长程旅客所用的马包,所以他认为是与他一样的长程旅客,知道

不便在军运严重拥塞道路时赶路,避在集上等候天黑再动身。

在拴马桩上拴妥坐骑,踏入店堂便愣住了。

难怪这些旅客避开官道,在这里暂留了。

原来这些有男有女的穿骑装旅客,大半的人佩有刀剑凶器,途中如果让那些军爷看不顺

眼,很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说不定冤哉枉也。

十八岁便外出遨游天下,跑遍了大半壁江山。前后六年岁月,见多识广,精明机警,只

消瞥上一眼,便知道这些人不好惹,全是些刀出鞘剑离匣,流血五步的货色。

那时,移民的政策还没终了,仅数量减少许多而已。

那些往北或往西,以及向云贵迁徙的百姓中,与故乡亲友并没完全断绝往来,亲友可以

前往迁徙地与他们小聚。

因此以家丁、佃户、仆从等等名义,暗中聘请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来做保镖。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