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1 / 1)

加入书签

('

一言不合可能打破头,话一投机便是好朋友,不需盘三代履历,谁也不计较朋友的身份地位

高低。

回到南京,曹世奇已经不是曹世奇,叫曹不文,意思是一文不名,也有粗野不文的意

思。当然,这也不是他的本名,嘲世意味极浓。

南京,指京城。应天府,指京城外的行政辖区,知府大人管不了京城的事,应天府下分

两县,东北,是上元县;西南,是江宁。

上元县江边有一座栖霞镇,栖霞山是南京东北四十余里的名胜区,佛门弟子的盛地,栖

霞红叶是南京八景之一。

栖霞镇有一间小小的不文斋,是一家小小的艺品店,当时称为四宝坊,经营小规模的琴

棋书画买卖交换,出售文房四宝。主要的收入,是替栖霞寺的施主大德抄经。

曹不文就是不文斋的小店东,由一位老秀才主持店务,有四个伙计三个徒弟,负责抄

经,生意不错。

曹不文很少在家,不务正业,不时替亲朋好友,至外地寻亲,经常远赴京都,与失散的

亲友取得联系。

翻江鏊朋友众多,与曹小东主攀上良好的交情。这次远走京都替朋友寻亲,就是翻江鏊

促成的。

“回程有些小波折,多耽搁了几天。”曹世奇不便将所发生的意外说出,以免惊世骇

俗,“兄弟打算在贵地逗留三五天,如何?”

“老弟,你这是甚么话?”翻江鏊大笑,“哈哈!你如果不文斋那边还丢得下,在我这

里住三年五载,保证你乐不思蜀,老哥我求之不得,欢迎你留下。”“兄弟不是在你这里享

福的,我准备把琅琊山的一些碑拓带回去。尤其是醉翁亭丰乐亭碑记真迹,已经禁拓了多

年。老哥,能设法吗?”

“哈哈!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交给我啦!保证满意。这几天我空闲得很,粮已进仓,

今年粮绅不是我,一身轻松。我陪你游丰山琅琊山。你要办的事,我派人替你办妥,不必操

心。”

“那我就先谢啦!敬你。”曹世奇欣然敬酒。

两人喝了一坛一锅头,宾主尽欢。

在陌生的地方,有热心的朋友代辨事务,是极感欣慰的事。曹世奇不需费心,可以放心

畅游琅琊名胜了。

翻江鏊是热诚的主人,而且人也不俗,对本地的名胜十分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

第一天,带了他畅游庄院附近的名胜。

庄院后面的丰山与五里外的琅琊山,是连成一线的风景区。丰山也叫丰亭山,山上有汉

高祖庙。

山北是幽谷,四周山势合围,庄院迤北遍西,叫柏子龙坑,也叫龙潭。山西北的双燕

洞,能出云雨,俗语说:丰山着帽,丰年之兆。天欲雨,云气发弥漫像巾帽。

在读书人来说,丰山的盛名,源自大文豪欧阳修所建的丰乐亭,所传世的丰乐亭记出于

他的大手笔。而书碑的又是大文豪苏轼,文与书世称一时瑜亮。

欧阳修在琅琊山,所游的醉翁亭,所传世的醉翁亭让,更是脍炙人口,也是由苏轼题

跋。亭后有一座二贤祠,祀的就是他们两人。

由于各地前来拓石的人甚多,年深日久,碑文必定腐蚀,因此已禁止拓石。后来天启年

间,在亭内加建了宝宋斋,严密保护碑石,只有那些有特权的人,才能获得特准拓墨真迹

了。

次日一早,由两名庄丁挑了食篮先走。翻江鏊是本地人,游程皆胸有成竹,预作安排,

准备作琅琊山一日游,踏着朝曦就道。

琅琊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列小山峰,俗称摩陀岭。南面地石屏门和丫头山,山虽不高,

却是著名的风景区。信绅的人,可以到开化寺(琅琊寺)礼佛,四十余座殿阁,足以供一日

游。

文人逸士,则游醉翁亭,刻有百十处摩崖碑刻,集各代名家之大成。

那时的醉翁亭,还维持原始风貌,不曾扩建成楼,宝宋斋也是后人所建。附近的几座小

型八角亭也没命名,九曲流觞也仅具雏型,游客们用树叶权充流杯。

他们先游归云洞,登南天门,在醉翁亭午膳,向居民买了两坛酿泉(亭东南的玻璃泉或

六一泉)酿制的佳酿,占了小丘的小亭开怀畅饮。

游客甚多,皆在醉翁亭流连,偶或有三两个游客,从这座小亭经过。

翻江鏊不曾行脚京都,少不了问及京华胜迹。曹世奇三度往来京都,谈及京华见闻头头

是道。

“那地方真的不好。”谈起风土人情,曹世奇的批评颇为苛刻,“四四方方的高大城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