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1 / 1)

加入书签

('

宝,再前往万花山庄办正事,可害惨了咱们这些人。”

“咱们搜了好几天,搜遍了一百六十里巫山十二峰。”天都羽士双手持棍,拼命拨打挡

路的野草荆棘开路,一面咒骂:“天杀的,见他娘的大头鬼!除了一些野蛮人,哪曾发现半

处像样的地方?如果找不到快活刀的巢穴,日后贫道与山精地异两怪没完没了。呸!贫道一

教之主,成了披荆斩棘的开路小卒,晦气。”

一阵枝叶纷飞中,他们降下峡谷的平野。

溪流一线,清澈如黛色的玉带,两岸虽然林木葱笼,但已经不生荆棘藤萝,行走已无大

碍,不需被荆斩棘开路了。

“咦!那是什么?”

走在前面的天都羽士,在溪旁用棍向对岸的水际一指。

小溪宽仅三四丈,水流平静,游鱼可数,清澈见底。

知机子急冲七八步起势,大雁似地飞越,轻盈地飘落在溪对岸。

“是丢弃的爬山虎快靴。”知机子用棍挑起天都羽士所发现的东西,郑重宣布:“是被

水冲上来的,上游有人居住,而且是配穿爬山虎快靴的人。快!咱们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了,天色不早,赶两步!”

首先,他们在溪边找到一座用栅围起来防兽,里面种有菜蔬的菜园。

这是有人居住的最佳证明。

五老道欢喜欲狂。

左方出现一座茅屋,相距不足百步。

踏上至茅屋的小径,茅屋前出现三男两女,用惊诧的目光,迎接五个颇有神仙气概,但

狼狈万分的外方人。

那位年约花甲的老人,首先笑吟吟地抱拳行礼打招呼:“诸位仙长大概是访道而来的。

深山绝谷,罕见外客,诸位仙长远道而来,非常欢迎,诸位仙长请进来喝杯茶歇息,请。”

“打扰施主了,谢谢。”知机子客气地稽首说。

厅堂不大,但粗制的家具倒还齐全,可知这家人在此地,种山与世隔绝,已经有一段时

日了。

少妇奉茶毕,与老太婆入内去了。

主客双方客套一番,五老道先通名:知机子、无亏道人、太乙丹士、天都羽士、飞云散

人。

知机子声称,的确是求仙而来的。

花甲老人自称姓毕,毕天虹,老妻虞氏。长子毕大川、次子毕大江、长媳龙氏。老家在

江西,迁来此地隐居已有十年。

十年来,一家老少到县城办事不足五次。

几乎忘了世俗,世俗也遗忘了他们。

已经是申牌末,山中已不见日影,老道们当然不会离开,势必在毕家住宿一宵。

华天虹吩咐妻媳,整理客房留客人住宿,并准备膳食。主人在客厅陪伴客人聊天,毕大

川兄弟饶有兴趣地倾听客人叙说山外的一切。

“毕施主在此定居十年,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这种与世隔绝的清苦日子,比贫道入

关苦修更为清苦。”知机子开始探口风:“但不知附近还有其他人家么?”

“上游还有几家。”毕天虹说:“其实,在这里生活还不算清苦,飞禽走兽很多,山药

包谷都可以作为粮食,与世无争,精神上是愉快的。一年跑一趟县城,卖些兽皮药材,换购

一些日用必需品。日子过得倒也平静满足,庸碌小民,这种日子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带全是穷山恶水。”毕大川说:“不会有神仙,诸位仙长辛辛苦苦前来,恐怕是

徒劳跋涉了。”

“贫道访仙是次要的事,主要是访人。”知机子淡淡一笑:“毕施主,上游的人家距此

有多远,又是些什么人?”

“最近一家约有十里地,姓周。”毕天虹热心地说明:“一家四口生活得不错。来这一

带过活的人,不瞒仙长说,多多少少有点厌倦世俗,逃避世俗,谁也不想提起以往的家世,

所以谁也不知道对方的根底。”

“毕施主练武的根基不错。”

“这……”毕天虹脸色一变:“在这里与天争、与兽争,没有武功根底,日子是很难过

的。仙长该听说过这一带的人猿巨熊,其实最凶猛的却是被称为山魈的大马猴,长得跟人差

不多高,武功与胆气不够,会送命的。”

“姓周的是不是有一把七星快活刀?毕施主是不是也有一把?”

“快活刀?”毕天虹脸色又变:“没有,姓周的用托天叉,不用七星快活刀。”

“毕施主用?”

“在下用的是砍山刀……”

“施主知道谁有七星快活刀?”

“没听说过……”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