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1 / 1)

加入书签

('

人不多,各处名胜有许多皆未经人发现,但五海之名已经有口皆碑了。以山名海,该是

黄山的一大特色。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由“三天子都”的名称衍化而来,由五座山峰组成,是全山

最高最险之地。有胆量攀登天都峰顶的人,少之又少。

这里是高隐士最向往的处所,即使在盛夏,穿皮袄也挡不住寒气,想到此地修仙成

佛的人,也耐不住可怕的气候折磨,下山到度仙桥向山民携一斗米回程,手脚并用历尽

千艰万险,也得费一天工夫,是否能将米背到,大成问题。因此,天都峰峰腰以上,根

本没有人居住,想在那儿修仙练佛,那是不可能的。能登上峰顶在容成子炼丹台耽上一

个时辰,已是难能可贵了。

慧净老尼在天都与莲花二峰之间结庵修行,而黄山逸士则在度仙桥左近结庐而居,

皆傍天都峰居住,彼此的居处相去尚有半天脚程,远得很呢。

那时山中著名的寺院不多,最著名的是祥符寺。但在那些山谷与奇岩怪石旁,经常

可发现一两栋孤零零的草屋,显得在千山鸟飞绝,万里人踪灭的境界中,依然沾有一丝

烟火味。在云海千里浩潮无际,松涛如潮峦崖如幻中,常会突然出现一个和尚或者老道,

不然就是身穿长袍手策山杖的隐世者,出现得突然,转眼却又幻灭无踪。

山中有虎,更多苍猿。但山居的人并不耽心野兽,似乎人兽之间已订了互不侵犯的

默契。至于仙都峰山那头传说中的碧眼白猿,依然在山民的口中说得活龙活现,为人所

津津乐道。

慧净老尼带领第一批人入山,一到达汤池的祥符寺附近,便平白地失了综。

四明怪客三人两轿,赶到汤口,已经三更天了,走了百余里,预定再走几里到祥符

投宿。祥符寺以上一段山路太危险,晚间是不宜赶路的。

祥符寺中僧侣甚多,他们平安地度过了子夜,方士廷并未出现。

其实,方士廷目下尚远在于潜县,尚未进入南京地境——徽州属南京管辖。

他们在在寺中一住两日,在附近洗汤泉,游白龙潭、鸣弦瀑、丹井,看扰龙松。方

秀山从未看过如此雄丽瑰奇的山水,浑忘世俗的一切,尤其那株秉天地灵气所生的扰龙

松,根部抓住了千仞直立的峰头,扶摇直上青云,半空中腾挪飞舞,活龙活现,象极了

一条奋鬣飞腾的巨龙,飘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夭矫神奇令人骇绝雄绝人寰。这位闭门

读书的儒林俊彦,留下来就不想走了,被黄山的神奇气魄所吸引,兴起天地悠悠,万古

云霄的矛盾感慨。

在浑然忘我中,世俗的劫难却俏然光临。

已过了期限两天,今天是第三天了,为何仍然不见方士廷赶来?要说方士廷不知他

们的行踪,那是不可能的,从府城到祥符寺百余里,只有这么一条路,即便想摆脱对方

追赶,也是不可能的事哪!

一早,一位山民打扮的村夫,接近了在寺门焦灼等侯的四明怪客,低声道:“明老,

该离开了。”

“怎么了?”

“天都峰附近发现了神秘怪影,穿黑农戴黑头罩的怪人,曾经在莲花、天都、光明

顶等处出没。”

“哎呀!他是方士廷。”

“在山中委实无法跟踪,无法证明是他。”

“好,我们赶快赶往止止庵。要是他先向神尼动手,老朽罪过大了。”

止止庵,是慧净老尼的后房,位于天都与莲花峰之间,那儿有几家山民毗邻而居。

初秋时分,是黄山气候最佳的季节,但晨间依然寒气袭人。

辰牌末,他们启程动身。方秀山坚持不乘轿,要沿途观赏山景。

站在寺前便可看到天都峰背部挂下的人字瀑,但走起来远着呢。

走了十余里,进入了一处五蜂围绕的山中,山径一线,四周全是参天古木,与雄奇

的奇岩怪石。

似乎静得可伯,只有那位红嘴的山乐鸟,在山间婉转清鸣,象是悦耳的仙乐在耳衅

齐奏。

四明怪客曾经游过黄山,方秀山向他说:“这里清幽出尘,风水极佳,地势比祥符

寺好多了,在此地隐居不食人间烟火,将是人生一大乐事,为何此地却没有人居住?”

四明怪客笑道:“秀山公,不食人间烟火,世间能有多少人办到?尘世扰攘,说穿

了只有两件事,一是如何活下去,一是如何活得好过些。而世间绝大多数的人,终生劳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