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1 / 1)

加入书签

('

“施主,问题在于正正当当养不活自己。”逍遥仙客苦笑:“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赚了一千想一万,做了公侯想做皇帝,谁都希望日子过得比别人好,因此如想天下太平,有如痴人说梦。”

“这……”

“我问你,假使你为人辛苦地工作,比方说,做船夫。你一个月只赚五两银子,而你家里有一个老婆,五个孩子,甚至带有一位老娘或老爹,五两银子光买米也养不活这一家人,你怎么办?”

“这……”

“没话说了吧?”老道突然跳起来,“转舵,左岸。看,那是青龙帮岳州的传信船,没错,天老爷保佑!”

左岸是龙口镇,一座有百十户人家的江边小市集,码头泊了五艘船,其中有一艘快舟,光秃秃的桅杆顶端,悬了半黑半白、长约两尺的三角旗,迎风飘扬,五六里外也可以看得清。船头,比其他船只多了一种设备——香架盘。不论昼夜,盘中都点着形如松明的大香,夜间可以作为识别的信号,香的多寡表示身份。

船驶至上游三里左右,风帆半挂,船熟练地轻灵飘逸转向下航。

不久,船泊上了码头。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在此泊舟了。”逍遥仙客颇感紧张地说:“晁施主,咱们增加了一倍劲敌。”

“真的?”

“不错,你怕吗?”

“怕也得硬挺呀,道长。”晁凌风笑笑:“你总不会希望我害怕得溜之大吉吧?”

“你会吗?”

“不会,我这人不轻于言诺,答应了的事,就算要上刀山下油锅,我也不会食言背信。”

“可敬。”逍遥仙客苦笑:“你这家伙,我是愈来愈喜欢你了。你也很愚蠢,你知道吗?”

“我本来就愚蠢。”晁凌风不以为逆,“如果不愚蠢,何必冒万千风险,查什么杀人凶手?我又没死,死了四十九个人与我非亲非故,我犯得着吗?”

“咱们走,在路上我再告诉你劲敌的底细。”

※※※※※※※※※※※※※※※※※

镇不大,除了水上的船客,偶尔在这里泊舟之外,可说鲜有外人逗留,是一座半封闭性的小市镇,因为镇本身没有陆上的主要通道。

往北,是往来四乡的小径,据说可通向两百里外的沔阳县,确否待证。

总之,这里任何陌生人如果离镇进入四乡,绝难逃过当地乡民的耳目,是一处外人不易藏匿生根的地方,除非有亲朋在这里包庇。

在镇上倒不太引人注意,有三四家小小的客店,通常上行的船只遇风,或者需补充日用品,便会在镇上逗留三两日,之外就是载土产的船只往来停泊了。

镇北里外的灵仙观,是一座本地人认为神秘莫测的地方,由十几个相貌老丑的女道士主持,对前来进香的香客不论男女,皆不假辞色爱理不理,而且禁止香客四处乱走。

她们显然不靠香火度日,完全是一批来自外地的苦修而且上了年纪又老又丑,个性孤僻的女人。

因此十余年来,镇上民众几乎把灵仙观的存在都忘了。

傍晚泊舟分批前往灵仙观的人,是从镇东绕荒郊前往的,也不从观门进入,所以也就没有人加以注意。

观规模不大,但观后的林园甚广,几间静室尤其隐秘,花树围绕,平时罕见有人走动。

观四周有许多池塘沼地围绕,出入的小径幽僻荒凉,再由于道姑们老丑古怪,因此连附近的镇民也几乎却步绝迹。

但在消息灵通的江湖人士来说,这地方却是令人恐惧的妖异所在,幸好龙口镇并非往来冲要,所以知道灵仙观底细的人少之双少。

观后的一间静室中,观主道慈老道姑接待陆续到达的十二名不速之客。

十二名不速之客中,有洞庭君山大名鼎鼎的名巫师,洞庭一鹤谭坚,和一位颇有名气的巫师李端公李大有,以及穿道装的江湖凶魔毒剑阴虹白太清。

天师教的老道与巫师端公不同,但同样是会呼风唤雨驱神役鬼的货色,走在一起正好臭味相投,聊可勉强算是同道,虽则骨子里彼此仇视,经常互揭疮疤,有颇为紧张的利害冲突。

另三位年近花甲的人,是与洞庭一鹤偕行的朋友,但不是巫师,而是不折不扣的江湖黑道巨魁,恶名昭彰的狠角色。但洞庭一鹤可能认为道慈观主,对其他的人没有兴趣,因此仅通名而不将绰号说出。

三个人,司徒龙、刘炳炎、仇九仁。

另两名是李端公的随从,粗眉大眼剽悍之气外露,是负责押解道宏观主夜枭程景的人。

道宏观主气色极差,神情沮丧,手脚虽没有上绑,但行动甚感吃力不便,行家一看便知,必定被制穴或制经的内家秘学所制,无法飞腾变化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