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1 / 1)

加入书签

('

如果叶沈能在与高丽的摩擦之中取得优胜,当大军进攻高丽的时候,叶沈自然是前锋。有机会立下足够的功劳。

武将有功劳,就能平步青云了。

既是提拔叶沈,也是拉拢叶旺。

叶沈大喜过望,说道:“末将遵命。”

叶沈一直在何夕身边,虽然何夕并没有透露给打高丽的机密。但是很多事情,对于身边人很难保密的。即便何夕不说,叶沈也能猜到一些。自然高兴非常。

何夕说道:“事有轻重缓急,高丽那边可以放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年春天的北伐,算起来也没有几个月了。而且辽东冬天来得早,一下雪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所以,我在辽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备战。各方面的备战。”

“明年大战,辽东方面必须万无一失。叶旺,你与我一起走一趟开战之后的后勤路线吧。”

何夕这一番话,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信息,那就是即便来年北伐失败了,这锅也不能甩到辽东。

虽然历史上冯胜打了一大胜仗,但是而今历史已经改变了。何夕越来越明白,而今限制大明军队,从来不是敌人,而今是地形。大战没有开战之前,谁也不敢打包票。

何夕必须多了一心眼。

叶旺说道:“是。”

何夕说道;“黄子澄。”

黄子澄说道:“下官在。”

何夕说道:“林场的事情先放放,尽全力招徕女真人。我们这里多一个女真人,鞑子那里就少一个女真人。另外注意高丽,如果高丽真发兵西进,可以放弃鸭绿江,撤过来。不用硬拼。”

黄子澄说道:“是。”

他口中这样说,其实内心之中,却没有一点要放弃鸭绿江的意思。毕竟鸭绿江是天险,放弃了鸭绿江,只能守千山山脉,如此一来沈阳就很危险了。

不到万不得已,黄子澄不会让辽东形式变成如此不妙。

就这样,随着何夕的到来,辽东战争气氛,越发浓厚了起来。

第五章 风雪行

山海关还是刚刚修建好,整个城关都是崭新的。这一座关城是徐达在洪武十四年修建的。也就是何夕穿越过来的那一年。徐达在巡视此地之后,上朱元璋上奏,说榆关地势,并不是最险要的。应该将关城向东挪六十里,这里背山靠海,地势最为险要。

朱元璋自然不会反驳徐达的建议。

于是,就有了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

其实古代关卡在设立的是,即便不是百战名将寻址,也是宿将勋臣立基,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大的纰漏,其实,这是几百年来沧海桑田的一个缩影。之前的榆关,在唐代就有了。而今数百年了,在数百年之前,辽西走廊大半在大海之中,而今的山海关说不定是什么样子。但是几百年来,辽泽缩小了很多,当年让隋唐大军,望而兴叹的辽泽,渐渐有了很多道路可以通行。

而本来是海边泥泽滩涂的地方,而今也变成几十里宽的平原。也成为往东北最便捷的道路。

而今就一队人马,顶风冒雪出了山海关。

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宋国公冯胜。

而今已经是洪武十八年末了。北方的冬天比南方来得早,而辽东的冬天,要比北方来得更早。即便冯胜穿着厚厚的裘衣。此刻在风雪之中,一开口,就有半丈长的哈气。简直有长虹贯日之态。

寒风无孔不入,吹透一层层的衣裳,让冯胜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热乎气。只觉得身体麻木刺骨,连动作都不大连贯了。

冯胜心中暗道;“老了。老了。”

放在当年跟随兄长大战的时候,寒冬腊月,都敢在长江上打仗,坠入刺骨的冷水之中,再爬上,连衣服也不换,就再战。只觉得身体好像小火炉一般,不管多大的寒气,都给烤干了。而今却觉得内里虚得很。

似乎本身怀里就有一大块冰,内里的寒气与外面的冷气,一激,整个人都受不了了。

“岳父。你不是已经安排好了。辽东那边各种筹备,辽东巡抚何夕,已经上报过来,我瞧得也好。又何必这个时候,出来巡视,你就是真不放心。明年开春之后,天气暖和了,再来也不迟啊。”一个年轻的将领说道。

他一身打扮,也是层层裘衣。毛茸茸的好像一个大狗熊一般。不过,也能看出来,他体格不错,最少,比起冯胜,似乎对辽东的严寒,还能承受得住。

这个人不是别的,正是常遇春的儿子,常茂。

常遇春死得早,常茂是冯胜的女婿。但是冯胜对这个女婿很不乐意。不过是上意如此。常茂一身武艺倒是有常遇春五成。也算是勇将,奈何,即便常遇春的武力,天下能相提并论的将领,最少有十几个人。而常遇春之所以有如此大名,让朱元璋念念不忘,以非朱元璋嫡系出身。成为功臣之中,仅次于徐达的存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