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页(1 / 1)
('
何夕说道:“正好,我这里也有一个东西,请陛下掌眼。”
……
很快就来到了河边。
朱元璋也很快看到了,何夕的杰作。
沿着辽河十几米的地方,并排有几十个奇怪的建筑物。他远远看见,外面是石头,里面是铁。到底是什么,却要靠近了才能看清楚。来到近前一看,却是一个高台,下面有狭长的河道。似乎能从辽河之中引水,所有水都到下面的深坑之中。而这深坑之中,有一个粗大的铁管。铁管之中,一根中轴,中轴上面有一圈奇怪的叶片。
视线影响。朱元璋看不真切。
只是上面的高台延伸一道水渠,让朱元璋猜到这是什么了。说道:“这是引水的?”
何夕说道:“正是。”随即让人将开关打开。下面水渠水闸也打开了。一股水流从辽河中引了出来,因为高度差冲击下面的铁管。水流冲击在粗大铁管附近,又回旋出来。
只听水声下面,似乎又有什么别的声音。
而随着水流冲击。上面高台上可以看清楚,铁管中间的中轴动了。过了一会儿,能够清晰地听到水管之中的水声了。朱元璋大为吃惊,靠在上面细细听了一会儿。说道:“上来了。”
忽然一股河水冲出铁管,流在河渠之中。沿着河渠流进攻过开垦的土地之中。
如果从这里位置拔高的话,就能看见,沿着辽河,大概有一里,就有一个这个机器。现在还没有大规模铺开,总共大概只有几十座而已。但是即便仅仅这几十座,也能灌溉周围数以万计的良田了。
更不要说,这东西,纯用水力。不同蒸汽动力,也不用电力。在这个时代最适合不过了。
虽然在提水高度上也是有限制的。但在何夕看来,要比虹吸设备好多了。虽然说,这个设备,也有一些技术难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轴承。而今轴承的生产,还不能标准化。需要大师傅掌总才行。
但也暂时够用了。
提水也有上限。不适合一些特殊地形。但是对大部分临河的土地。都是能用的。而且方便快捷效率高。
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钢铁大规模生产。价格已经降下来的前提,否则,何夕只能去想木头的水车了。
朱元璋从这个上面看到了很多。他看到了全天下所有的河渠上都装满了这个。到时候,粮食能够增产,一般的旱情,百姓也能自己应对了。
朱元璋问道:“这个叫什么?”
何夕说道:“这个叫水轮机。”
第九十九章 未来的力量
一时间,朱元璋内心之中五味杂陈。
他才真实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
很多人或许觉得,这种水轮机不过是水车的变种。古代水车也很发达。怎么觉得这个很好?
其实,并不是的。著名的兰州大水车。有几十高。但是引水量也并不是太大的。更不要说,用木头搭建庞然大物,不是能工巧匠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
更不要说。水车对水流也是有要求的。
水不能流得太快,太快会让水车承受不住,硬生生折断的。毕竟木头承受能力太有限了。不能太慢。太慢是带不动水车的。且不说。天下间的河道。有多少是这么合适的。
就算是有合适的。也必须大匠量身定做。才能安稳地停在河岸上。
至于日常维持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而今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看到水轮机最大好处是编入生产。水轮机可以直接放到河里的。但是也可以如现在这样的。从河里引出一条水渠。让水流直接冲击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动。
这样的情况下,水轮机的尺寸什么就可以固定,再也不用大工匠量体裁衣了。
几乎适应大多少河边。不管水流多少。不行的话,即便大旱天气,也可以让人将河道拦腰截断,人为抬高水位。从而制造高度差,让水流推动水轮机,将水提上去。
这对百姓实在有万千好处。
让对种地有感情的朱元璋岂能不感同身受。
只是,第一天朱元璋感到了未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的罪恶源泉,第二天,朱元璋又看到了让大明百姓提高生活水平吃饱肚子的另外一种可能。
一时间新时代好处与坏处。各种自相矛盾的想法,在朱元璋内心之中碰撞。
随着朱元璋一声深深地叹息,一切都结束了。
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决断。
即便是天子,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决定自己做些什么?而时代的洪流。从来如此。
即便他现在打断何夕在辽东所做的一切,又能怎么样?
思想不怕子弹。儒家之中,尚且有为了自己心中大义,前仆后继,不避刀斧之辈。而何夕从后世带来的思想,太过甘美。后世有多少人为了心目之中的美好,宁肯不要性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