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页(1 / 1)

加入书签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一个人能获取超额利益的时候,他其实不在乎是种地还是办工厂,也不在乎什么儒学与新学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朱标不知道。而是朱标有一个思维误区。

朱标从来觉得,从现代带来的东西,要牢牢的控制在大明皇室的手中,垄断这些知识,才是最好的办法。让这些东西成为大明皇室的底蕴。万世基业之根本。

他才没有想过,将工厂扩散开来,即便扩散开来。也要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抓在自己手中才可以。

在分蛋糕这一件事情上,太子愿意分出的很少。

……

东宫。

朱雄英来探望太子。

太子与朱雄英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朱雄英虽然是太子的嫡长子,但是当年那一场大病之后,就没有在东宫居住。太子见朱雄英的面很少。但是说太子对朱雄英不喜欢也是假的。但是太子与朱允炆在一起的时候,更加自然一些也是真的。

太子在病中,朱雄英自然要日日来探望。

太子问朱雄英说道:“你昨天见你皇爷爷了。”

朱雄英说道:“见了,皇爷爷对我很好,还让我去乾清宫?”

太子一愣,说道:“去乾清宫?做什么?”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要批阅很多奏疏,他要我给他打杂。”

太子忽然沉默了,打杂。太子太明白打杂这一件事情代表了什么?不客气的说,秘书监就是给朱元璋打杂的。这是要培养朱雄英的节奏。太子心中有些不舒服。

但到底是自己的儿子,他觉得儿子被老爷子培养一下,也是好的。

太子说道:“还有别的吗?”

朱雄英说道:“对了。”朱雄英高兴的说道:“皇爷爷还夸我了。”

太子笑道:“都夸你什么了?”

朱雄英说道:“好圣孙。”

太子笑容立即僵直在脸上,停滞了片刻,才说道:“你既然有正事,就快去吧。”

朱雄英说道:“父王,儿臣告退。”

太子在朱雄英走后,整个人缩进被褥之中,脸色更有几分苍白。

别人说好圣孙,太子只会当做事夸奖。但是朱元璋这样说,太子却不能不多想。无他,他们都是知道未来的典故的。解缙一言保住了朱高炽的储位。更重要的是,这为明仁宗仅仅当了十个月的皇帝,而好圣孙,宣宗皇帝当皇帝做的也很不错。

如果朱雄英是好圣孙,也是宣宗皇帝,那么他是谁?

只当了十月皇帝的仁宗皇帝?

朱元璋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已经很明白了。

那就是,你如果真的不行,那就去死吧。

太子只觉得无边黑暗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慢慢的将自己淹没。

第四十五章 两位皇孙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人哪里会有不同的解读。

最少,朱元璋并没有让太子去死的想法。他这一句,不过是在告诫太子。这天下有些事情,不是非你不可的。如果,太子还这样,缠绵病榻。不能振作。朱元璋不介意,传孙不传子。

只是,即便传孙不传子,与杀了太子,这还是两回事。

其实,在朱元璋心中,太子从来是第一选择的。这只是一次敲打而已。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会有这样的联想。

不过,这一件事情,不仅仅让太子心中震动。也让另外一个人内心之中十分惶恐。

那就是朱允炆。

朱允炆暗中召见丁显。

丁显与朱允炆之间联系,也是有原因的。丁显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朱元璋在一日,他就不可能翻身,沉落下僚之中,而今看似天下人都知道的名士。但是他很清楚。

在大明,名声什么的都是虚的,唯一权力才是真的。

丁显本来想通过方孝孺攀上太子的高枝,但太子本人,也瞧不上他。无他,太子觉得,这个人无德,他在何夕门下学习,是有师徒之名,却窃取老师的成果为己有,这种事情做的太没品了。

太子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感很高的人。否则也不会,因为秦王之死,各种舆论,迟迟的走不出来。这样的人怎么会看上丁显啊。

如此一来,丁显也没有选择了。

只能想办法与皇孙之中选一个了。能选的唯有朱允文。

而同样的问题,朱允文是次子。在大明继位序列之中,非常靠后。如方孝孺等人,对朱允炆固然不错,但也没有要上船的意思。

而丁显却没有这样的顾虑。

如此一来二往的,丁显就成为朱允炆身边的谋士。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允炆自然要与丁显商议。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