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页(1 / 1)
('
何夕觉得,这很有可能是黄河防线。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事情了。
何夕并不是太在乎的。不管怎么说,南方局面稳定了。何夕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问题上了。
朱雄英一直在这里也不是事情。
是时候回京了。
朱雄英心中却有一些舍不得。
谁没有一个统率千军万马的想法,朱雄英自然也是有的。此刻大胜之余,朱雄英自然也有率领大军南下,直接打过黄河,打过长江,兵临南京的想法。
不过,一想起傅友德以水代兵。这一手。
朱雄英心中也冷静下来,而今距离胜利还有很远的距离。
何夕见状,说道:“难道陛下还对叶沈不放心吗?”
朱雄英说道:“自然不是。南线托付给叶将军,朕是很放心的。”
虽然,朱雄英对叶沈没有尽全功,留下傅友德感到可惜,但是在他看来,这才是正常的。傅友德这样的将领,岂能那么容易打败。
虽然说很多人说傅友德是常胜将军,似乎从军以来未尝一败。但是实际上,傅友德跟随刘福通北伐,遇见各种问题,最后只能南下投靠其他诸侯,虽然没有说具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想来是打了败仗,而且是大败仗。只能南下避祸。
这种老将,败仗也是能打得很漂亮。甚至朱英雄都怀疑,他之所以一上来就围困安陵堡,其实就是想到了今日,留了一暗手。
而今不过是用上了而已。
甚至在朱雄英看来,叶沈能与傅友德对阵,并战而胜之,这本身就已经让叶沈的身家百倍了。最少,朱雄英并不觉得,自己口袋之中有一个能比得上叶沈的大将之才。
唯一让他感觉遗憾的是,叶沈与何夕之间的关系太深厚。这让朱雄英有些不舒服。
不过,朱雄英对此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在攻进南京之前,朱雄英并不准备与何夕翻脸。他有的时间,慢慢来。
何夕说道:“陛下是担心什么?”
朱雄英说道:“朕只是想等南边的事情,有一个结果再回去,姑父不是说在河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吗?”
何夕说道:“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那是刘璟与铁铉的事情,臣以为而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封赏全军。顺便改革军制,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样的事情,只能在京师做。”
说到这里,何夕才露出了他的真实心意了。
是的,河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直接的战事还没有打完,还有收尾,还有洪水一下,对运河沿岸影响很大,需要赈灾,等等等的。
但是在何夕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乘胜追击,保留胜利果实。
第一百七十二章 胜利果实
是的,大破南军,将战线向南推进,获得更多的土地与人口,这固然是胜利果实。
在战争的状态之下,让河北百姓与南军结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说,在此之前,河北百姓对于南北两京之争,更多是处于墙头草的状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来降谁?谁强大听谁的。
但是今年两战,算是打出真火了。
特别是,傅友德以水代兵。固然是让南军免于覆灭。南军保持战斗力,甚至保留了种子。
北军胜于南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北军的军事改革。
南军一定会想如何改革,从这上面追上来的。
如此一来,与北军交手过的这一批军官就非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未来大军的种子。
将来做到什么地步,暂且不论,最少傅友德为未来保留了胜利的种子。
但是,傅友德已经将河北民心得罪到底了。之前的屠杀,还可以掩饰一二,毕竟很多百姓就是这样,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而今傅友德以水代兵,影响的可不是一家两家,一个村子两个村子了。这样的事情一出,南京不要想得到河北民心了。
之前,晋王一出兵,真定立即有几个县城转投过去。
而今,这样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了。
傅友德谈不上后悔,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在战场上纵横披靡的人,更多重视自己的武力,而不在乎民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何夕心中的胜利果实。
比较要处理这些胜利果实,留在河北才更应该。
何夕心中的胜利果实,其实是军队现代化。
在大战之前的改革,因为南军大举逼近,北京政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何夕大刀阔斧,没有人反对。但并不代表着,何夕这样做,就没有触犯很多人的利益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