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1 / 1)

加入书签

('

徐子谅和鸿胪寺卿蔡汪,以及新任鸿胪寺少卿郑郁同坐堂中,而对面则是戎狄使者。

戎狄使者道:“皇帝陛下商议这么久?是要接受额尔达的归降了?宜阳公主贵为我国王后,怎么能又回你们汉人说的娘家?”

鸿胪寺卿蔡汪努力保持着好脾性,平静道:“额尔达归降难道还是我们做的?公主回朝有何不可?总比贵国的风沙好。”

戎狄使者道:“你什么意思?额尔达是叛徒,我王希望皇帝陛下能将他还由我们处置,公主当年为两国安邦嫁了过来,是没有回去的理由的。至于浑河州,我想皇帝陛下也不在意这些吧?”

“额尔达于贵国言是叛臣,可贵国又何曾不是向我国称臣。魂朝天君,何来的叛徒。”郑郁笑道,“宜阳公主远嫁数年,如今新王鄂达干是按我朝礼法说是公主的小叔。更何况公主身子欠佳,归国并不无可。我朝疆域辽阔,可这浑河州编入的也是大雍的户籍,天下万民都是我朝子民,更何况一个浑河州呢?”

那使者怒道:“你们是想浑河州和公主都拿回去了?”

郑郁淡笑:“王若不允,朝中多的是想建功立业的男儿。”

“哈哈哈,你们想?”使者仿佛是听到笑话,“皇帝陛下前几日殿中吵得不可开交,我说小子可真别为了个女人伤了两国和气。你们的几个宰相现在还在吵吧?”

徐子谅听不得有人当着他的面骂御史台的人,口气不耐:“这跟贵国无任何关系,好像你们那毡帐中就鸟语花香一样。”

使者知晓说词上比不过这群汉人,只得又道:“突厥使者也来了,听说是阿巴斯,你们跟他们开的条件可比我们好,凭什么?”

“数年前战败娶公主的又不是他。”蔡汪官任鸿胪寺卿,整日与外族使者打交道,早受够了这群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使者拍案怒道:“你!你!你说什么?”

幸而礼宾院诸人早解剑,否则按照这人脾性怕是早就冲上来了。使者话一出,他身后数位戎狄男子都站身而起猛然有拔刀之势,而蔡汪身后的禁军不甘示弱即刻拔刀,屋内的禁军在气势立马将戎狄一方压了回去。

“我劝你还是坐下,不管你今日还是日后都是与我们三位谈。”蔡汪冷声道,“真闹了不愉快,就像郑少卿说的我朝男儿想的是建功立业。幸而是我们来,要是中书令来,你们新王都得到长安做客。”

朝中比起巧舌,谁能比过德元帝的心头好,中书令刘千甫呢?

蔡汪唱了白脸,郑郁立即唱起红脸,微笑着说:“使者何必动怒,蔡公的话是重了点,但都是为了贵国好啊。现已是夏日,大军从安北都护府开拔可比你们近,仗要是打起来,伤的还是百姓,我想新王鄂达干也不想两国如此。听闻他宽厚仁慈,晚辈心中早就有所敬仰。”

使者被哄得一愣,冷冷道:“这件事,我们会好好想想的。”

屋内使者走后,蔡汪摇头一笑:“郑少卿今日也看到了,朝中那点子事,连这些胡儿都知道。希望少卿别灰袁相的心。”

郑郁颔首回道:“蔡公之言,我记下了。”

徐子谅捻胡叹道:“朝中党争,何日休啊。”

听此三人对视俱是一笑。

这边两国商谈盟约如火如荼,局面紧张。但却一点不耽误德元帝的好心情,阳昭长公主的别苑在六月初顺利建成。

别苑不处在长安城内,而是落于南山脚下的樊川橘河岸边。别苑占地千亩,所耗木材不尽其数。更莫说内里的亭台楼阁皆用终南山的古柏,皆按宫中样式来。

天意凉爽,田假最后一日又逢阳昭长公主生辰,德元帝带着四品及以上有闲情的官员同游樊川,一伙君臣上午赏了会儿橘河佳景后,就去给林嘉笙的别苑提添天子气,自然这个点是刘千甫说的。

竹木池馆,林泉别致,歌伎争先于锦绣地衣上。

橘河岸边,倚水而立的别苑侧门外坐着几位官员。郑郁上午伙着不少官员陪着德元帝赏了河景后,德元帝到别苑后就让诸大臣自行在樊川游玩,而他又被恰好今日领命出游的严子善拉到橘河边垂钓。

疏解夏日的河风从远处吹来,郑郁才抛出一竿就听严子善问:“那这戎狄想干什么?真别喝醉了酒,想要我们给他们松松筋骨吧?”

“现下谈的不过是划界与朝贺,至于这浑河州,等事儿办好了。”郑郁说,“还不是我朝领土,百姓为重,少战为妙。”

这时两人身边的另一位官员收竿时没听见前面,只听见后面半句说:“郑少卿所言极是,戎狄与突厥难不成还要互相联合?”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