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1 / 1)
('
中书省负责掌管机密,为皇帝拟定诏令,遇有机密事宜或紧急事务,中书省直接发出诏令交有关官员执行,权力极重,魏明帝时号称“专任”。
曹叡临终前,曾想让燕王曹宇,夏侯献等人辅佐儿子,可是因为中书省的刘放和孙资跟他们不和,害怕会被报复,就从中作梗,使曹叡改用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钟会因为与司马师的关系,在中书省的地位也很高。
司马昭也不会轻易得罪此人。
这样的宴会,钟会是最喜欢的,而且,钟会向来高傲,自己先前提出了为经学正义的想法,钟会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他还能坐的住吗?
他肯定是急不可耐的想要主导这件事,哪怕只是为了这件事的顺利开展,他都不会叫停宴会。
对王祥当然是不能这么说的,尽管目前是联盟,可双方所面临的局势完全不同,王祥还有缓一缓的机会,可曹髦却是没有的。
曹髦提醒道:“老师,若是正常的辩论经典,我是不惧怕,可是您这名望”
王祥笑了笑,模样格外和蔼,“陛下不必担心这些事情,老臣早有准备,经学并非难事,养望更是如此。”
光看着他的脸,不知情的还真以为他是跟郑玄那样有名的经学大家呢。
可看他的一生,他在经典上毫无建树,写的唯一一篇文章,还是叮嘱后世子孙以道德治家的家训。
可王祥也不是个爱吹嘘的人,既然他说了自己有办法,曹髦也就相信他,没有多问。
因为宴会就在东堂进行的缘故,王祥在教完课后并没有离开,反而是坐在这里,跟着曹髦一同等待宴会的开始。
果然,最先出现在这里的人依旧是钟会。
司马炎甚至都不曾前来,钟会却已是笑着走进了东堂。
王祥起身行礼,钟会赶忙收起了轻佻的笑容,朝着王祥回礼。
看得出,钟会还是很认可王祥的名士身份,不会对他太过无礼。
“钟君,我这弟子天资虽然不错,却重虚名,好与人相斗,若是先前的辩论有什么得罪阁下的地方,还请钟君勿要怪罪是我管教不严”
王祥缓缓开口说道。
钟会赶忙摇着头,“不敢,不敢,陛下天资非凡,与陛下辩论,我受益匪浅,王公高才,往后还想与您请教。”
看着面前如此谦逊,甚至有些乖巧的钟会,曹髦瞪圆了双眼,钟士季!你平日里可不是这样的!
你连王肃和司马昭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对王祥这般客气呢??
在曹髦的眼里,钟会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人,他既向往那些名士,又很痛恨别人会超过自己。
难道是因为他知道王祥空有名气,却没有能超越他的才能?
曹髦一时间也搞不懂其中的原因。
可王祥却已经跟钟会聊上了,聊的很是开心,有说有笑,紧接着,竹林七贤以及凑数的吕安等人跟着司马炎来到了此处。
嵇康和吕安对视了一眼,拜见了皇帝陛下,又拜见了王祥。
阮籍看起来有些恍惚,甚至都没有以往的高冷,呆滞的朝着皇帝行礼。
王戎此刻是最尴尬的,他在拜见皇帝后,赶忙跪在王祥面前,口称“大父”。
王戎和王祥同属琅琊王氏,王戎正是王祥的族孙。
众人分别入座,心思各不相同,宴会的氛围跟前两次相比,也是截然不同,不知为何,竟是多了些肃穆。
第152章 激将法的集大成者
司马炎过去很向往名士们的生活。
可曹髦带着他真正融进这些名士圈的时候,司马炎却有些失望。
这个圈子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美好,尤其是辩经之事,晦涩难懂,对不懂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尽管司马炎并不喜欢论经,可却还是准时到达了这里,因为这件事实实在在的给他带来了效益。
随着那天辩论内容的推广,东堂之宴顿时扬名洛阳。
这几天内,前来拜见司马炎,想要拿到东堂宴门票的名士,实在是太多了,有些甚至是从周围的州郡里跑过来专程拜见的。
司马炎崛起的很快,声名远扬,名士们都为他背书,俨然成为了名士圈里的未来之星。
在不久之前,他的弟弟司马攸的名声还比他大,可如今,双方的名望直接就不对等了。
在曹髦的助攻下,司马炎虽然还不曾拥有自己的势力,却已经得到了很不错的名望,也算是变相的得到了群臣的认可。
手持东堂宴门票的司马炎,已经不再担心自己那个年幼的弟弟了。
虽然这件事带来了好处,可司马炎却也不能像从前那般潇洒自在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