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页(1 / 1)

加入书签

('

曹髦缓缓看向了荀顗,荀顗赶忙行礼,“陛下,正是如此啊!”

“臣有罪!!请陛下治罪!”

听到这番话,曹髦的怒火仿佛消了,他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说道:“好,荀公,您且先回去吧,这件事,朕自会定夺。”

荀顗这才起身,朝着曹髦再拜,毕恭毕敬的离开了这里。

当他离开之后,曹髦和张华的脸色顿时平静了下来,曹髦看向了张华,“为什么想要保下他呢?”

张华回答道:“陛下,庙堂里有这么一个尚书仆射,未必就是坏事。”

“此人徒有其表,光是懂得些仁义道德之类的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况且,也没有什么魄力。”

“他最擅长的还是虚张声势,却是一点就破。”

“这样的人,留下来难道不是更好吗?”

“群臣都信服他,而他也不会给陛下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危害,想要对付郭配这样的人时,他还能出来为我们作证,陛下,这尚书的两大仆射,我们有一個就足够了,我知道您想让征南大将军来接替荀公。”

“但是,最好还是留下一个群臣认可的人,否则对大事不利。”

听着张华的劝谏,曹髦忍不住沉思了起来,“可王公是一定要进入尚书台的。”

“他的地位,难道还能低于荀顗和陈泰两个人吗?”

张华回答道:“何不让他来担任尚书令呢?”

“郑公的尚书令,本来就是兼领,他继续做自己的司空,这尚书令就交予王公来担任,王公出身大族,名望极高,战功赫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没有人可以超过他!”

曹髦眯起了双眼,“那就如此操办吧。”

“正好,以这次行刺的事情,好好的逼一下群臣吧,让陈骞下手重一点,要重到让群臣觉得尚书台应当兼并了刑部为止。”

“唯!!”

曹髦坐在上位,忍不住的摇着头,其实他对这些大族的事情是真的很没有兴趣,他如今的志向在于治理天下,庙堂刚刚有了起色,群臣也终于开始像个群臣,这些人却非要花样来送死。

没有大将军的才能,却得了大将军的病,各个都觉得自己不弱于司马师。

如此也好,倒是省的自己一个一个的来换自己人,这次,就将袁亮和郑冲给换下去,袁亮的位置可以设立一个刑部,刑部尚书的人选,当然是得让钟会来担任。

陈骞放在廷尉的位置上实是太浪费了,最适合他的地方是军队。

第103章 配合的不错

王昶走出了自己的府邸,心情很是不错。

洛阳内所发生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但是这跟他的关系不大,他不在乎什么王祥的生死,他如今是在操办大事。

皇帝完全听从了他的七条政略,并且开始执行。

他从未想到,庙堂会拥有这样的行政效率,这做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按着王昶的要求,魏国律法已经开始了重新修订,而负责人乃是郑冲,杜预,裴秀等人。

郑冲别看平日里是一个隐士作风,实际上,他参与了晋律的编写,在律法方面,是有着很高造诣的,他们这些人在原先的律法基础上,增设了很多关于官吏的律法。

王昶所提倡的减少官员的实际收入,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减少官员的俸禄。

可实际收入跟俸禄完全就不是同一件事。

这是要禁止官员们的灰色收入,杜绝他们彼此送礼,贿赂,抢劫,强取,设卡,勒索等行为。

还有就是禁止服散,聚饮等事情。

郑冲还是头次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跟着那些年轻的后生们,在很短的时日内就增设出了王昶所提出的那些条例,随即开始颁发各地,要求地方进行贯彻。

当然,律法的拟定只是一方面,而是否会被执行,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可无论怎么说,该有的律法是有了,不会出现廷尉无法抓人的情况。

钟会此刻也是满脑子在思索着考成法,他不断的搜寻过去的书,开始搜集以往的考成法门,在皇帝的建议下,开始制定规范化的官员考核以及政绩考核。

郑袤则是没日没夜的忙着安排和罢免官员,就按着皇帝的那四封名单。

王肃做的事情最为重要了。

王司徒这些时日里则是忙着学校的事情,他要在各地推行,做到一县一学,让各地的优秀人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曹髦麾下的这些人,反正都没有闲着的,每个人都是格外的忙碌。

王昶自己也是如此,他在这些时日里,一直都是在四处乱跑。

他是政略的提出者,群臣所操办的这些大事,每一个都与他有关,故而,他只能不断的来往于各府邸之间,查看事情的进展。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