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页(1 / 1)

加入书签

('

最离谱的就是青州地区,因为原先的叛乱,导致官吏大规模减员,有些县城里,只剩下了七八个官员还得郡里帮着去管。

这次的科举,就是要从民间临时抽调出一批有才能的人来,让他们来顶上这些空缺。

通过县衙的考核,就可以在县下担任小吏,将原先那些没有参与贪污的人提拔一下,再让这些新人来辅佐他们,就可以在地方上组建一个全新的行政班底。

就是因为庙堂的窘迫,这次的科举显得有些潦草,甚至有些幼稚,不成熟。

但是这也是如今的局势所逼迫。

在局势的变化下,任何事情都是会改变的,就说那江陵,若是在吴国上下正常的局势下,哪怕只有三千人,魏国只怕也得用十万大军去围攻很久,还未必能拿下来。

因为对方可以通过水路不断的得到援助。

但是吧,孙綝这么一杀,本土无法给与救援,士卒没有士气,不敢交战,将领们都想着投降了,惶恐不已,那别说三千人了,就是三十万人也守不住。

当今的考核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严重的缺乏官员的情况下,也顾不上事情办的糙不糙了,先办了再说。

在进出的时候,这些人都要被盘查,确保他们身上并没有带着可以作弊的东西。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却遇到了那些大族子弟们极为强烈的反对。

“这是何等的羞辱?!”

“难道尔等以为我们是那种无信之人吗?!”

他们觉得,这种的搜查身体是对他们的不尊重,用他们之后的人常说的话来说,那就是有辱斯文。

若是一般的官员,还真的就压不住他们。

可洛阳令却并非是什么软弱的人物,当今的洛阳令唤作武茂。

他就站在不远处,盯着面前这些叫嚣着的士人们。

武茂的父亲武周曾担任过卫尉光禄大夫,也算是大族出身,世代忠良,而这个人,自幼就比较叛逆,他不喜欢跟权贵结交,为人清廉,正直。

历史上,他担任上洛太守,有德行,有政绩,一路升到了尚书。

当时有个不当人的叫荀恺,他很喜欢这位名士,觉得自己出身大族,就写信来跟对方结交,但是武茂看不起他,拒绝跟他来往,然后,他就被污杀了

又是一个追星不成就杀掉偶像的故事。

而此刻的武茂,刚刚出仕,他跟其余的士人们不同,他很欣赏皇帝整顿吏治的行为,做事积极,就连曹髦都听说过他的名字,特意吩咐郑袤,让郑袤多看着这个人,若是做的出色,可以多提拔。

他完全没有要纵容这些人的想法,当即开口训斥道:“倘若心中无愧,何以惧怕搜身呢?!这是为了确保没有人舞弊,倘若是心中有鬼的人,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听到武茂的话,几个士人勃然大怒。

却没有再继续说什么离开的话,接受了这次搜身。

然后,他们就被搜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文章和作弊用的各项工具。

武茂大怒,当即令人拿下这几个人,将他们送往廷尉治罪。

武茂都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居然在作弊的情况下还敢这般张狂!

当众人分别走进了考场后,大魏的第一次县试就开始了。

第一场,考的就是经典。

因为是郡中出题,故而难度并不是很大,就是些简单的经典解释,经典短句,关于经典的问策之类的。

因为每个地方的郡守成分不同,因此考题也有些不同,尤其是在经典上,但是总体来说,范围没有超出五经,只要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人,都能轻易通过。

第174章 不能出错

这些经典题对大族子弟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他们的烂是依据同等出身且正常水平的大族子弟而言的,对比寒门和庶民出身的士子来说,他们在经典上的造诣大概还是要领先的。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普遍如此。

毕竟,这些大族子弟随时都可以接触到这些经典,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基础的,而对于寒门和底层士人们来说,别说是得知诠释和注释了,光是能拿到书,就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很多人觉得寒门也是门,比起庶民出身的士人来说,生活水平肯定是不错的,可寒门之中,也是有区别的。

家道中落也是有程度的,有的人家道中落,父亲只是个小吏,就如左思那般,能享受教育,但是受到的教育有限。

有的人家道中落,那就是家徒四壁,需要给人放羊才能维持生活,张华就是这样的例子。

有些寒门可能过的还不如那些庶民出身的人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