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页(1 / 1)
('
就这么派来做刺客的事情??
曹髦忽然又反应过来,似乎在他镇守永安之前,他的才能和名声都不是那么的明显啊。
历史上,黄皓尝试着拉拢他,他没有答应,然后就被外放,后来他驻守永安,在蜀国投降之后,吴国前来捡桃子,他没有服从,击破吴军的前锋,又坚守不退,方才名扬天下。
曹髦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对待他呢?”
“陛下就如对待其余降将那般对他就是了,厚待但是不重用,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蜀国扛不住多少年了,等到蜀国灭亡了,他哪怕就是来行刺的,也得安心来辅佐大魏”
“哦,就不能直接杀了他?”
“陛下,当下不能杀降将,哪怕他是诈降,在没有表露出真正目的的时候,也不能杀害,否则会对往后的攻心之势不利。”
曹髦笑了起来。
“朕其实也不太舍得杀了他,刘禅这是送了个人才给朕啊。”
“他身边人才济济,却没有一个能得到重用的!”
“倘若那些人归朕所有,方才又何须让裴秀谨慎而为呢?!”
第190章 蜀国也是吗?
一行人从江陵出发,此刻靠近了襄阳。
天色蒙蒙亮,寒意还不曾退去,罗宪的嘴里不断的冒出雾气。
这条官道修建的很是平坦,几乎没有颠簸,跟蜀道比起来,简直是说不出的舒适。
官道远处是望不到尽头的耕地,远处被雾气所笼罩,看不清楚,却能看到几个人影,已经开始在耕地上忙碌了起来。
罗宪还是答应了姜维和陈祇的要求,前来刺杀曹魏皇帝。
其实这也轮不到罗宪来选择,在陈祇和姜维开口之后,他就没有了选择。
不同意还能怎么办呢?
拒绝他们?
且不说他们是否会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会不怪罪自己,就算不怪罪,往后他这官爵也就算是到头了。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就是贪生怕死,不愿意为庙堂牺牲。
罗宪没得选择,在陈祇等人的配合下,来了一处逃亡,一路跑到了王基的身边,向王基投降。
而王基知道蜀国的一个新太守前来投降的时候,也是极为重视,随即又派人去探查情况。
后来,王基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就令人送他前往洛阳了。
罗宪的心里无比的绝望。
他并没有想过这件事有什么成功的可能性。
那可是堂堂一国之君啊,哪有说刺杀就刺杀的。
他又不是当初那个鲜卑胡王轲比能,哪里能被刺客轻易所杀呢?
当年,轲比能危害魏国的边塞,聚集了大批的汉人来辅佐自己,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实力不断的提升,当时的幽州刺史王雄就直接派刺客杀掉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王雄正是那王戎的祖父。
王雄跟王祥同辈,他有两個儿子,一个是原先的凉州刺史王浑,因为儿子的事情怒火攻心,已经逝世了,另外一个是将军王乂。
后代是一代比一代更拉。
像王雄这样刺杀对方君王的行为,只能用于那些胡人,他们并没有类似的防范意识,但是在中原,这就几乎不可能了。
大臣们是不能带着武器去见皇帝的,皇帝出行的时候,别说他要走的道路了,就是整个城池都要戒严,不许任何人外出
作为一个降将,能见到皇帝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还想要带着武器?还想要刺杀??
罗宪完全没有头绪。
他却不知道,这已经是姜维所能想到的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罗宪打量着周围,忽然有一人站在了他的身边。
“我记得,将军也是荆州人对吧?”
罗宪看向了身边的人,这是个文士,他唤作王乔。
他是王基的堂兄弟,本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王基的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是他的叔父王翁将他带到身边,当作自己的儿子来照顾。
王基一直都没有忘记叔父的恩情,因此就将他的儿子带到了自己的身边,让这位堂弟帮着自己做事。
听到王乔的询问,罗宪点点头,“是荆州人。”
“那您可得好好看看喽,这荆州跟蜀地可是不同的。”
罗宪没有说话,此刻心情低落,实在是没有观望故乡的心情。
而这副样子放在其他人的眼里,倒也正常,毕竟罗宪是被“阉人”排挤,方才被迫离开蜀国的。
被阉人迫害在三国内都是属于政治正确。
王乔指着远处说道:“襄阳的耕地沃野千里,放眼看不到边,连绵不绝,你看远处那些农夫,天色尚未亮起,就开始纷纷前来耕作,蜀国可有这样的广阔的耕地?可有这般勤勉的百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