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页(1 / 1)
('
文鸯若有所思,点着头。
三人走了出去,而杨综此刻却说起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报。
“什么??交趾反了??”
曹髦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极为惊愕。
杨综笑了起来,“陛下,乃是起兵归义,并非是叛乱。”
“东吴君王倒行逆施,百姓们终于忍受不住了,我听闻,是因为濮阳兴的命令,郡守强行抓捕壮丁,送往建业,稍有不从,就被当街处死,还要求郡内百姓出粮,以供湖田所用,当地的官吏忍无可忍,就杀了太守,起兵反抗”
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自家土地上,那叫叛乱,若是发生在吴国,那就得叫起义了。
杨综也是改正了一下曹髦的口误。
曹髦先是一喜,随即又长叹了一声。
“能逼的官吏杀官造反,当地的百姓们是被折腾到了什么地步啊。”
杨综严肃的说道:“东吴的这位皇帝,有些能力,但是缺乏长远的目光。”
“他显然是要利用没有根基的亲信来打击大族,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对百姓们带来更大的灾厄吗?”
“或许他知道,但是他根本就不在意!”
杨综不屑的说道:“这样的人,能在治世称雄,却不足在纷乱之世立足。”
曹髦点点头,“下令吧,别让霍弋来洛阳了,先让他回南中,让诸葛诞也派人过去,让他们去接应文钦等人,接收交趾郡”
“交趾郡乃是交州的核心,占据了此处,就等于拿走了交州。”
“若是拿了交州,东吴的局势就更加艰难了。”
曹髦的双眼忍不住的亮起了光芒,“杨公啊,你说这吴国不会要就此灭亡了吧?”
杨综对此不好发表自己的观点。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自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可蜀国和吴国都在朝着越来越烂的方向上发展,这看起来不是因为魏人太厉害,而是因为他们太拉跨。
蜀国就是如此,刚偷渡到成都,对方就投降了。
吴国如今更是如此,前线打仗呢,后方居然大兴土木,还逼的郡县造反。
这是强行给自己人增加难度,给对方便利。
曹髦却没有太意外,在一个大家一同摆烂的时代里,曹魏因为自己的崛起而不再摆烂,那其余继续摆烂的两个国家,看起来就是如此的不堪了。
不过,这是一个好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一统,天下归一,百余年的动乱就要在自己的手里平息了。
曹髦挥了挥手,“去将陈骞叫来还有邓艾,也一并叫来,朕有大事要与他们商谈!”
“唯!!”
杨综急匆匆的离开了此处。
邓艾此刻就在洛阳内反省自己的过错,说是反省,其实就是在修养,皇帝并没有限制他的出行,好吃好喝的供着,日子比起安乐公都不差。
第74章 兵必以奇
邓艾此刻坐在自家府内。
他面前摆放着各类的书籍,还有地图。
邓艾一边翻阅着书籍,一边查看地图,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他的儿子邓忠站在一旁,满脸的愁苦。
邓忠这次是真的被邓艾坑的很惨。
因为邓艾被外放为镇西将军,故而邓忠就留在了庙堂内,先任从事议郎,后分到了礼部为郎。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进步空间,况且,吏部可以立下的功劳也很多。
当庙堂开始灭蜀之战的时候,吏部也开始提前做好对蜀国各地官员的委任安排。
郑袤领着诸多属官们,开始总结出一份名单来,名单上都是那些适合被提拔的官员们,若是能平定了蜀国,就可以直接从他们之中挑选。
邓忠为这件事前前后后忙了几个月。
这几个月里,他几乎都要住在吏部了,查找官吏们原先的政绩,对比地方所需要的名额,一一划分排列,他每天都是无比的忙碌。
废寝忘食,跟着诸多小伙伴们,赶了几個月,终于将几份厚厚的“人事”名单给搞了出来。
这些不是正式的名单,只是吏部的人选名单,可东西比正式名单都要麻烦。
但是,就在完成了这些,就等着皇帝开始看他们的这些人选,开始封赏,确定功劳的时候。
忽然有人找到了邓忠,说他父亲犯下了过错,然后就将他从尚书台带出来,送到这里等着父亲被送回来了。
邓忠此刻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
想起自己这段时日里的工作,他就想跟自己老头友好的攀谈几句。
可老头脾气很坏,他又不敢如此。
想到自己接下来那惨淡的人生,邓忠的脸上满是愁苦。
邓艾吃了一口茶,放下了手里的书,瞥了一眼儿子。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