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页(1 / 1)

加入书签

('

“那荫庇该如何进行呢?”

张华不答反问。

曹髦回答道:“钟会认为官吏只能庇自己一人,亲族皆不在荫庇的范围之内。”

官员们是不需要缴纳税赋的,而他们的佃户自然也不需要,这就造成了大族与国家争夺劳动力,钟会认为,大臣只能顾及自己,不能再庇护其余亲族也一同不缴纳税赋,同时,对大臣所能拥有的耕地和土地做出一个限制来。

张华听闻,顿时摇着头。

“如此怕是有些不妥,可以按着官员们的品级进行拟定。”

“嗯,朕也是这么觉得你看看这些。”

曹髦从案下拿出了一些奏表,递给了张华。

而这些,正是钟会,杜预等人的上奏内容。

张华很是认真的看了起来,他看了好几遍,方才说道:“陛下,我还是觉得杜尚书的奏表更加合理一些。”

“是啊,钟会实在是太过激进了对于限制官员的事情,就按着杜预的想法来办。”

“但是,对农户的保障,还是得按着钟会的想法来办。”

“杜预的想法过于稚嫩了”

第16章 赏田令

“赏田令?”

中书台内,卫瓘看着刚刚从庙堂所送来的文书,心里很是惊诧。

按理来说,庙堂无论要颁发什么法令和政策,中书台是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的。

他们总是会提前听到一些风声,做好准备。

但是这一次,这法令当真的是毫无征兆的下发到了中书台,要求中书台尽快办法。

卫瓘顿时有些懵。

他认真的翻看了这法令,如此看了一遍,顿时脸色苍白,汗流浃背。

这哪里是什么赏田令啊!!

这分明就是收田令!

曹髦交给中书台的诏令里提到:大魏完成大一统,天下的官员们出力很多,朕决定对他们进行赏赐,同时更加明确其上下尊卑,让立下功劳的大臣们得到应有的权力。

接下来就是赏赐的内容了。

一品官员能占地两千亩,二品官员占地一千五百亩,如此缓缓递减。

最底层的官员,只允许拥有三百五十亩耕地,允许保留五位佃户。

按照魏晋时期的土地丈量和产出,一个成年男丁要养活一家人,需要七十亩耕地。

一个九品官员能拥有五倍于中人的耕地,这其实不算少,已经算是很大的差距了。

但是有个问题,说是赏,但实际上曹髦没有打算给任何人分发耕地。

他只是很大方的表示:往后你们就可以合法拥有这么多的耕地啦!

可是,这耕地很多吗??

如今的那些大臣,别管他的品级,谁家的耕地不是以万亩来计算的?

别说耕地了,就是家中的奴仆佃户都是以千,以万来计算。

你告诉我这是赏赐??

卫瓘都能想到,当这项法令正式面向天下的时候,会引起多大的风浪。

卫瓘此刻内心有些苦涩。

实际上,卫瓘的家产也不少。

他们家可是经学传家,他父亲是当过尚书的!

这样的大家族,家产怎么可能会少呢?

这诏令显然会影响到卫瓘自己。

他抬起头来,看向了站在面前的张华。

张华很是冷漠的注视着他,卫瓘方才的神色变化,都被他收入眼底。

他是一点都不着急,只是平静的问道:“卫公,为何迟疑啊?”

庙堂那些不利于大族的政策很难执行,就是因为所有关键位置上的人几乎都是大族出身的。

倘若皇帝要发布不利于大族的政策,他的幕僚们会先劝阻,就算皇帝突破了他们,当诏令到达中书台的时候也会被搁浅。

到时候就是群臣跟皇帝耗着,用各种办法来拖延,直到皇帝改变心意。

如今,中书台已经是由卫瓘来打理。

华表只是名义上的中书台之主,但早已经不亲自做事了,至于陈骞的兄长陈本,他已经逝世了。

在如今,卫瓘可以选择将法令收起来,然后以某個理由拒绝执行,去找皇帝劝阻,同时将这件事传出去,然后召集更多的帮手,来阻挡皇帝做这件事。

这也是过去的中书官员们常常去做的事情。

只要发挥出色,即使找到了帮手,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几乎所有的大族都会站在他这边,到时候,就是皇帝,也只能无能狂怒

但是,有一点。

现在的皇帝不是病重的明帝,更不是毫无实权的齐王。

甚至都不是需要跟大族们做出妥协的文帝。

派人前来告知的,是那位刚刚统一了天下,手里猛将如云,可以将大魏再次血洗一次的强势皇帝,这都几乎等同于开国皇帝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