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3页(1 / 1)

加入书签

('

可群臣对此并不是很上心。

他们一直都认为有备府不过是曹髦的小玩具,对大事没有任何用处。

哪怕是曹髦的忠实支持者嵇康也曾批判过有备府。

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价值体系里,灾害是上天的预兆,故而,灾害不是能提前预测的,也不是能抵御的。

想要消除灾害,那就行仁政。

当然,在王学兴盛的年代,是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吹这一套理论。

但是在其余地方还是挺受欢迎的,反正郑学的门徒们到如今都提倡这一套东西,不曾有变。荀勖很是认真的讲述了有备府的规模,随即又说起了这些年里的工作。

“凉州有几年都不曾下大雨,愈发的干旱,河道下降严重,在当地有备府禀告之后,我们推测凉州将会发生多次灾害,故而提前进行了预防,由当地的官员们修建了多座水库,开始蓄水,同时开凿河道来进行引流……”

“我们还往当地提前运输了粮食,同时迁徙了部分可能严重受灾地区的百姓……”

荀勖说的时候格外的自豪。

之内…..”

“经过有备府的这次预测和抵御,凉州至今为止,没有造成太大的灾害,各项情况都在控制范围

看到荀勖那得意的表情,群臣大多不以为然。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备府的成效,是很难讲的清的,除非是像曹髦这样,知道没有外力干涉下凉州旱灾会造成多大规模的打击,否则就没有人会意识到有备府的功劳有多大。

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曹髦给荀勖不断的升官进爵,而众人却不太认可他的功劳。

大家觉得他们什么都没做,就是没有他们,情况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甚至还觉得荀勖的部门就是曹髦用来给自己骗功劳的,跟他教化那些塞外蛮夷是同样的路

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功劳,将一切成果都说成是因为自己的政策。

不过,也有几个大臣,听着荀勖的讲述,脸上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161章三件事

钟会虽然厌恶荀勖,但是对他的部门从来不曾有过诋毁或者遏制。

他甚至是很支持荀勖去做这些事情的。

荀勖说完了自己这些年里的成果,张华跟陆抗对视了一眼,点点头。

曹髦麾下也不是完全没有能人了,就最顶尖这一批人,肯定是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多大。

曹髦坐在上位,皱着眉头。

他来大魏只是为了三件事。门阀,蛮夷,天灾!

门阀这件事做的还不错,两项政令直接让大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削弱到了极点,等到教育大策逐步完善,门阀就只能退出舞台了。

当然,教育这种事情,曹髦就是再着急也没有用,百年大计,只怕是得在儿孙那时才能真正见到大成效。

现阶段只要将他们按的死死的,同时给曹温灌输门阀等于灭亡的概念,保证两代人的时间里这些狗贼不会卷土重来就可以了。

至于周边蛮夷……说起来现在大魏似乎没什么蛮夷了。

自从裴秀的教化三步政施行完成,嵇康等学者为他们追溯先祖,易姓改风之后,这些人就不再是过往的蛮夷了。

特么的刘渊都当上大魏状元了。

这玩意能叫蛮夷?

边塞各地的教化政策都完成的很快,这些人有了户口,新的身份,接下来坐等他们形成认同感,跟周围人并无区别就可以了。

这一点也不需要曹髦再去操心,周围但凡能给大魏造成威胁的隐患都被曹髦给掐灭了。

连高句丽这样的小角色都没放过,直接烧毁王城摧毁耕地,百年间都不会诞生那种强有力的势力来挑战大魏。

最后一个,便是这灾害。

这也是曹髦最为强大的敌人了。

曹髦为此准备了很多年,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各类的预防和抵御。

而接下来,就是要验货的时间了。

就看曹髦以往的准备是否足够。

当下已经是甘露七年,再有两年,灾害就要开始大规模降临。首先就是让大地震动的。大洪水。

青、徐、兖三州大水,然后便是西北雍,凉,梁三州大干旱。

从此灾害不断,每年都有几个州同时卷入各种灾害之中,雪灾,水灾,早灾,乃至疫病同时攻

直到灭亡,西晋王朝都因这些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而焦头烂额。

曹髦只记得这两场大灾害,席卷了整个中原的大水灾,以及造成了西北饥荒的大旱灾,其余那些

...曹髦都记不清了。但是从有备府的报告里,却能看出端倪来,例如幽州发生大量牲畜冻死,江东连年大雨,愈来猛,蜀地南中地多发病疫等等。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