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1 / 1)
('
而对陈慕武来说,别说是小说的大纲和细纲,他的大脑里有着全本的铅字印刷书籍,他所要做的事就是像被小学老师罚抄课本的淘气学生那样,把书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誊抄到稿纸上罢了。
回到东板桥住处的陈慕武,藏好三幅卷轴后,就立刻拿着稿纸来到桌前,旋开钢笔的笔帽,笔走龙蛇:“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
为什么是《射雕英雄传》,而不是按照历史顺序排在最前面的《天龙八部》,是因为这就是金庸的书写顺序。
一个人的笔力总是越写越成熟,陈慕武可不想先掏出《天龙八部》这本至臻之作,然后再被别人说越写越不行。
“哈欠……”陈慕武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他数了数用完的稿纸数量,再乘以每页的字数,粗略一算,从回家开始,一直写到掌灯时分,今他天一共写了大概八千多个字,第 一 章的完成度将近三分之一。
之所以没达到他刚刚夸下海口的日写万字,不是因为陈慕武才思枯竭眼高手低,而是因为右手的写字速度实在是跟不上脑子。
他手中拿的钢笔虽然是在上海永安百货公司买的高级进口货,但写字时必须一笔一划都要用力,才能保持字迹清晰,就仿佛张翠山在玉盘山的悬崖峭壁上刻字那样。
陈慕武已经不奢求能天降带联想输入的电脑了,他甚至连一根能流畅书写不费力的圆珠笔都没有。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物理学诚不我欺也!
至于说为什么不用毛笔,诚然,陈慕武从小被家里人逼着练了几年的欧楷,因此他能看得懂如今各种繁体竖排的报纸杂志。
但他从小练的毛笔字,每个字都写在五厘米见方的格子上,从没有写过蝇头小楷。
按照他老人家的那种写法,估计一页纸上也写不了几十个字,抄完《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光稿纸就需要写上几千张。
现在倒是有了中文打字机,四年前,商务印书馆的工程师舒震东就已经研制出来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舒式中文打字机。
但这种打字机的形状却不像雷明顿那样的键盘式,而是更像排版印刷那样,把几千个常用汉字的铅字摆到同一个字盘中的捡字式。
想要打一个字,不是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而是要对照字表从字盘中找到汉字,然后用工具捡出来放到连杆上在敲击打自键,才能打到纸上。
熟练工人用舒式打字机打一个字的工夫,都足够一个普通人写上一行字了!
难怪总有一帮人嚷嚷着要废除象形汉字,汉字罗马化,实在是因为在打字机时代,汉字输入变得太不方便了!
陈慕武现在只希望在大洋彼岸留学的林语堂赶快回国,赶快体会到输入汉字的不便利性,然后赶快冒出设计制造明快中文打字机的想法,他陈慕武一定第一个投资!
第35章 迎来第一场讲学
从星期日到星期二,陈慕武花了三天时间,总算是肝完了《射雕》的第 一 章。
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稿子,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要把这本小说投到哪里?
如果是一篇物理学论文,陈慕武还能对现在的物理学期刊杂志如数家珍。
但这是一篇武侠小说,他有限的知识储备就有些匮乏了。
像《江湖奇侠传》一样,投到上海世界书局的《红杂志》上?
姑且不考虑稿件通过邮政,从北平寄到上海有路上丢失之虞。
只是这邮路上就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再加上编辑审稿,排版刊行,估计要等到一个多月之后,他才能拿到这第 一 章的稿费。
《小说月报》也是同理,不但编辑部同样远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而且自从两三年前换了编辑,这本杂志也从单纯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刊物,变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一块阵地,《射雕英雄传》这种通俗小说,不一定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这很不符合陈慕武想要赚快钱的需求,一个多月,自己早就已经回到上海了,直接从家里拿钱岂不是更快?
如果像《奇侠精忠传》那样,不在报纸杂志上连载,直接找到书局出版发行呢?
也不太行得通,因为书局从校对排版到刊行,同样也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陈慕武现在的存稿数量只有区区不到三万字,远不符合出一本书的字数要求。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