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1 / 1)
('
嘉士伯靠着卖啤酒在丹麦成为了富翁,去世之前,他把遗产的一部分交给丹麦政府,要求将这些钱送给丹麦的学者,资助他们完成学术研究。
在拿到土地和经费之后,玻尔终于能够实现梦想,可以大兴土木修建一个“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了。
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研究所,他费尽了心血,甚至不辞劳苦,亲自设计了研究所的大楼。
但这也产生了一点麻烦,因为与玻尔口授论文的过程一样,他时常地改变主意,数易其稿,以至于建筑工程拖延了一年多,直到前年年初,整个大楼才正式投入使用。
房子盖好之后,招生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别说吸引外国的留学生,就连本国的学生都对哥本哈根的能力有些怀疑。
丹麦有钱人家的子弟,比起到首都求学,更愿意去欧洲大陆上的德国和英伦三岛,接受最先进的科学教育。
但就在这时候,玻尔再一次时来运转。因为就在去年年底,他获得了19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今的玻尔可谓是名利双收,风光无限。
这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之后走出家门,来到研究所中自己的办公室。
提前上班的秘书,早就把二月份的《自然科学会报》摆到了玻尔的办公桌上。
玻尔掏出随身携带的烟斗,往里面填满新的烟丝,“哧”地划了一根火柴将其点燃,深吸一口之后,他才拿起今天一早被秘书摆到他办公桌上的二月份《自然科学会报》,随意地翻看了起来。
在目录上,他看到了自己恩师卢瑟福的名字。
不过在老师名字的上方,他又一次看到了那个中国人,陈。
在上个月的《物理学年鉴》中,玻尔就已经看过了陈慕武的论文。
对其中提出来的光量子观点,玻尔嗤之以鼻。
光量子?又是光量子?
老子打的就是光量子!
第47章 名叫光子的幽灵
虽然玻尔和爱因斯坦私下里的关系不错,但他俩自从认识之后,两人自始至终都处在相爱相杀的阶段。
如今的玻尔骨子里还是遵循老传统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哪里都好,只是提出来光量子的这个观点,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承认像他所说,那样的光量子确实存在,那么无论是惠更斯的波动说,还是麦克斯韦建立的电磁学理论,都会彻底被推翻。
在去年,玻尔和爱因斯坦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前者是当年奖项的得主,而后者则是之前一年的奖项得主。【1】
在得知得奖的第一时间,玻尔立刻给远在远东讲学的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祝贺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书信内容写得十分谦卑,他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爱因斯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此,爱因斯坦能在他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玻尔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因为如今相对论在物理学界还有争议,所以在授予爱因斯坦1921年度的物理学奖时,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不是相对论,而是“为了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至少光电效应定律已经被密立根的精确实验所验证,其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12月10日,诺贝尔忌辰的这一天,还在日本讲学的爱因斯坦没能到斯德哥尔摩参加属于他的颁奖典礼。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隔空给爱因斯坦颁完奖之后,又邀请今年的得主玻尔上台。
但玻尔的发言却引发了现场观众席的阵阵喧哗,因为他在获奖感言中,矛头直指刚刚才获奖的光电效应,完全否定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说用这种理论解释光电效应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玻尔是有多么抵触光量子这一理论,才能在颁奖典礼上如此不留情面地说出这么拆台的话。
所以一开始,玻尔对陈慕武的论文十分不屑,只不过是提出一种理论罢了,没有实验验证,那就与民科无异。
但是,在接踵而至的《自然科学会报》中,他不但再一次看到了陈慕武的论文,而且后面还有自己老师卢瑟福做的实验验证。
老师实验结论表明,伽马射线在经过折射之后,确实会出现论文中预测的那种现象。
这是玻尔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越想越气愤的玻尔打了个电话,让自己的助手亨德里克·克莱默斯赶快来办公室找他。
1916年,克莱默斯在拿到荷兰莱顿大学的理学硕士学位之后,想在博士期间到国外深造。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