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1 / 1)

加入书签

("

在向他解释了护照上的Ch'ên和论文上的Chen是同一个的姓之后,陈慕武总算是办好了就读三一学院的手续。

虽然名字叫学院,但这个学院并不是和后世大学里的物理学院、新闻学院中的学院一个意思。

剑桥的学院应该叫做书院更为合适,学生们在其中住宿,吃饭,讨论问题。

学院本身也会开一定的专业课,但更多时候,学生们还是要和剑桥大学其他学院的学生一起,参加由学校统一开设的课程。

然而,陈慕武却没能在学院里分到一间属于他自己的房间,这是因为其实他来的并不是时候。

陈慕侨从寰球中国学生会拿来的资料上写着,英国的大学每年有三个学期,分别在一月到三月、四月到六月和十月到十二月。

陈慕武以为,在哪个学期开始前他来入学都可以,所以才在四月份就到了剑桥。

但英国人其实是是把每年十月默认当做新学年的开学季,老学生们还没有毕业,自然也就没有空出来的房间能提供给他使用。

陈慕武自然也应该是十月份入学的1923级研究生,但因为他出发前给爱丁顿发了电报,所以三一学院方面也为他提前联系好了住处。

就在离学院步行十分钟左右的一条小巷中的一座维多利亚式住宅,房东太太珍妮·布朗也像《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赫德森太太那样,把二楼的三个房间出租给学生来换取钱财。

房费是每个星期两英镑零五先令,布朗太太会帮忙洗衣服,但不提供伙食。

布朗太太也不需要提供伙食,因为三一学院每天都会向学生们供应一日三餐。

布朗太太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每天都要记录借宿在她这里的学生,返回住处的时间。

如果学生没能在晚上十点钟之前返回,她就必须记录下来,定期汇报给三一学院。

房间并不宽敞,还带着老房间特有的一股霉味。

头顶正中是一盏燃气灯,打开之后仍然昏昏暗暗的,不过和整个房间倒也相配。

陈慕武刚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个手提包放到桌面上,就听见门外响起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中国天才,你可终于来了!”

第14章 社牛室友卡皮察

陈慕武觉得这个说话的人的英文口音很奇怪,就好像《红色警戒2》的剧情CG当中的那个,白白胖胖的罗曼诺夫总理。

这个人和他的说话声,一齐进入了陈慕武所居住的斗室。

陈慕武抬眼观瞧,来者身材不高,微微有些发福,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张国字脸,深色的头发,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他自来熟地用夹杂着大量俄文单词的英语,和陈慕武打起了招呼:“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来自圣彼得堡的喀琅施塔得,现在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当研究生。

“你一定就是最近在报纸上风头正盛的中国天才,陈慕武了吧?天哪!为什么你的个子也这么高!”

卡皮察友好地向前伸出了手,陈慕武自然不会拒绝:“你好,很荣幸见到你,卡皮察先生。”

没记错的话,这位应该是未来低温物理学的泰山北斗,也是陈慕武穿越过来后,认识的第二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卡皮察进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时,还有一个小插曲。

他原本只是被爱才的苏联物理学先驱约飞教授,通过各方面的协调,派到剑桥卡文迪许来参观学习几个星期,来让他遗忘自己的父亲、第一任妻子和一子一女相继在半年内因为西班牙大流感或猩红热而去世的悲伤的。

可是在来到剑桥之后,卡皮察就和玻尔一样,爱上了在卢瑟福主持下卡文迪许实验室中的学术氛围,想要留在这里从事物理学研究。

但这都只是卡皮察的一厢情愿,因为在一开始,卢瑟福并不想留下这个年青人。

一是因为实验室中的人数已经很多,二是他怕来自苏联的卡皮察,会在学生群体中宣扬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过幸运的是,卡皮察靠着他的伶牙俐齿,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问卢瑟福,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实验误差通常多大?

卢瑟福听了问题后一头雾水,他不知道为什么卡皮察会突然转换话题,但仍回答说他们的实验误差通常约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卡皮察便即刻答道,现在卡文迪什实验室有三十位左右的成员,再加上他一位,也难以引起起伏,因为人数还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

卢瑟福被这个苏联人幽默的话语逗笑了,最终决定留下卡皮察,当自己的学生。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