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1 / 1)

加入书签

('

说着话,卢瑟福从西装口袋里摸出来一个信封,递给了陈慕武:“喏,这就是你的邀请函,你拿上它,说不定办签证是需要用到。”

这又是什么奇怪的理由!

明明上次之前,卢瑟福还问他去不去,如果他要去的话,就以带研究生过去的名义,把陈慕武给带过去。

但是这一个多月之后,自己却得到了一个印着他名字的邀请函。

发现了一颗新行星的力度,居然有这么大吗?

不过陈慕武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索尔维好像是比利时人,那个索尔维会议的地址,应该也是在比利时才对。

“主任,我还需不需要办一张比利时的签证?”

“陈,没这个必要,比利时对从法国入境的外国人,没有额外的签证要求。你抓紧时间,别把这件事给耽误了。”

卢瑟福往前走了没几步,突然又停了下来,回头叮嘱他道:“对了,你这个衍射实验既然已经做成功了,那么别忘了先给《自然》杂志写一封快讯,先把初步的结果发表在上面。”

“是,主任。”

这是卢瑟福第一次提醒陈慕武这么做,估计是因为这次的实验,在他的眼里意义重大,千万不能被别人抢先发表。

关于这次的索尔维会议,既然人家已经把邀请函都寄来了,陈慕武觉得反正是公费旅游,走一遭就走一遭。

他回到实验室里,和德布罗意打个招呼,说自己要去伦敦办签证,所以明天要离开一两天。

“你是说,索尔维会议?”

德布罗意之所以会把他的兴趣从历史学科转移到物理上来,就是因为他的大哥曾经参加过1911年的那次第一届索尔维会议,还带回家了不少的会议资料。

年少的他正是因为翻看了那些会议资料,才慢慢对物理感了兴趣。

现在听说新一届索尔维会议又要开始了,德布罗意也想亲自去现场长长见识。

“没错,”陈慕武扬了扬手里那张写有自己名字的邀请函,“这上面说是今年的4月24号开始。”

德布罗意叹了口气:“唉,陈,真羡慕你,说实话,我也想去,但是根本就没人邀请我。”

“卢瑟福主任曾经和我说过,他能带几个研究生一起去参加这次会议。我想,你不如给你的老师朗之万写封信?说不定,他能有办法带你去参会。”

朗之万在洛伦兹去世之后,接任了索尔维会议主席一职,并组织召开过两次会议。

而且他作为当今法国最顶尖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想要安排德布罗意进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好,那我就给老师写一封信,试试看。”德布罗意很高兴,“哦对了,陈,我刚刚隔着实验室的门听见,卢瑟福爵士要你去办法国签证?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我派我的仆人陪你一起去,说不定还能帮上什么忙。”

陈慕武觉得可能没什么必要,但既然对方执意如此,那再推脱就有些却之不恭了。

陈慕武带着全套的资料,坐着火车来到伦敦的法国驻英大使馆。

他还是小瞧了法国贵族的力量,德布罗意的那个仆人,只不过是表明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签证工作人员就很快送上来了办好的签证。

他甚至没检查陈慕武的任何证件,连六先令的工本费似乎都忘了收。

第56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

从伦敦办完签证回来,陈慕武回到实验室,继续投入到电子衍射的实验当中。

虽然每天两张照片的效率不高,但是随着操作越来越熟练,实验也跟着渐入佳境。

陈慕武还谨遵老师卢瑟福的教诲,抽空写了一篇记载了实验初步成果的快报,寄给了《自然》周刊编辑部。

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他和德布罗意一共换了金箔、铝箔、铂箔和赛璐珞薄片这四种材料,又改变了加速电压,针对不同波长的电子也进行了对比实验。

把实验结果整理、计算之后,得到各种衍射材料的晶格长度和X射线测得的长度相对比,两者之间的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一,这个结果足以说明,电子确实就是一种波。

实验就此告一段落,老规矩,论文写完之后,陈慕武仍然把它寄给了《自然科学会报》。

而德布罗意也亲自动手,写了一份法文版的论文,投稿给了法国科学院的相关杂志。

在实验期间,德布罗意还收到了自己老师朗之万的回信,同意带他一起去参加这次的索尔维会议。

所以在实验做完之后,德布罗意也没立刻离开剑桥返回巴黎,而是留在英国,打算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众人,过段时间一起去比利时。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