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1 / 1)

加入书签

('

不过在听到老布拉格说要给陈慕武诺贝尔奖提名这件事之后,卢瑟福也上了心。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教出来了两个诺奖学生,分别是1921年化学奖的索迪,和1922年物理学奖的玻尔。

自从卢瑟福接手卡文迪许之后,到目前为止,实验室里只出了阿斯顿这一个化学奖。

然而阿斯顿又是跟老汤姆孙做实验的,和他卢某人实在是没什么关系。

好在老天爷(这个老天爷是不是姓爱丁顿?)给自己送来了一个“礼物”陈慕武。

自己虽然物理学奖无望,可如果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多出几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照样能说明他管理有方吗?

看来等回到实验室之后,自己也应该去多写几封信找找人,拜托他们帮忙给陈慕武提一个名。

再多的提名其实也没有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起一个施压的作用。

如果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帮老爷们仍像拒绝爱因斯坦那几年一样,不管不顾就是死活不肯点头,那么再多的准备,也就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

天光渐亮的时候,轮船终于驶进了英国的多佛港。

下船之后,卢瑟福和老布拉格很顺利地通过了英国海关。

因为这两人都是受过册封的爵士,他们甚至还排进了队伍的前列。

而顶着黑眼圈的陈慕武,只能再次排在外国人的队伍末尾,等着他前面的人一个个地受尽海关老爷们的刁难之后,最终轮到他自己来接受刁难。

许久没见到自己学生人影的卢瑟福,去而复返。

“陈,你怎么还在这里排队?”

“主任,没办法,我是外国人,按照英国的规矩,就只能这么做。”

“我记得你不是加入到了皇家天文学会吗?你的徽章呢?有了皇家荣誉称号,你就有了一系列的特权,知不知道?”

“这……从没有人跟我说过,我以为那个没什么用,就把徽章留在了剑桥,这次并没有带过来。”

“唉,你呀!”

卢瑟福无奈地摇了摇头,示意陈慕武跟在自己后面,带着他走到了海关处。

海关的工作人员,认出来了这个留着一字胡的小老头儿是个有爵位的大人物,所以对这种插队行为,他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卢瑟福再次出示了自己的证件之后,他带着陈慕武,很快就再次通了关。

陈慕武这才意识到了特权阶级的好处,这次的海关只是装模作样地查验了一眼他的护照,没人打开他的行李箱检查,也没有大夫再上下其手地为他检查身体。

他在心中感叹,怪不得人人都想当贵族。

看来以后那个皇家天文学会的徽章,自己必须要随身携带了!

第64章 打鸡血的卢瑟福

从多佛下船换乘火车,来到伦敦的维多利亚车站,出站之后,三人就此分别。

老布拉格回了他的单位,英国皇家研究所的戴维·法拉第实验室。

而卢瑟福则像他昨晚在横渡海峡的轮船上向陈慕武说的那样,带着后者亲自来到《自然》周刊编辑部。

他让陈慕武把他在轮船上连夜写出来的那篇还有余温的论文,直接投递给了《自然》的主编理查德·格里高利爵士。

“论文收到了一篇又一篇,今天总算是见到了真人,卢瑟福爵士,您真是收了一位好学生!”

格里高利的马屁技术真的炉火纯青,短短的一句话里,他一拍就是两个。

毕竟在他接任杂志主编之前,卢瑟福就凭借一己之力带火了他们这本期刊。

现在的卢瑟福虽然退居幕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手下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仍然人才济济,每年产出的论文数数不胜数。

他们《自然》编辑部一定不能怠慢了这位大腿,更不能像那个倒霉的《哲学杂志》,惹了不该惹的爱丁顿,以及爱丁顿背后那个好像更不该惹的陈慕武。

就像格里高利说的那样,陈慕武自己也已经算不清,这本在后世赫赫有名的杂志上,到现在刊登过多少篇他写的论文。

但陈慕武却知道,他并不是第一个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

早在四十多年前的1881年,徐寿就只凭着简单的实验手段,和原始的实验器具,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声学论文。

这位徐寿也是个大佬,他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轮船和蒸汽军舰,还曾经翻译过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不少著作。

元素周期表上很多个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是出自他手。

但只是因为徐寿没有科举功名,他就一直被满清朝廷所边缘化,只能进入到曾国藩、李鸿章这种大官的幕府之中,当一个出谋划策的小小幕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