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1 / 1)
('
哈勃胡乱地抓出了一把硬币,以远高于售价的价格“抢”过来了一份报纸,仔细阅读起这篇文章来。
他才发现陈慕武并没有欺骗自己,确实在演讲当中提到了哈勃的天文学发现。
陈慕武只不过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提出来了“比一个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其他星系”,更让人大吃一惊的一个观点。
斯里弗对星云退行速度的研究,或许对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人来说有些陌生。
但是在美国天文学界,早就已经承认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
所以当哈勃在报纸上读完了陈慕武获奖感言的全文之后,他就立刻跑回了资料库,翻出来斯里弗之前的数据,按照陈慕武所说进行一一比对。
不久之后,哈勃得到了和陈慕武同样的结论,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它们的退行速度也就越大。
哈勃一边感慨着陈慕武在天文学上的知识储备和直觉的敏锐,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两项研究成果联系到了一起。
他一边拿起电话,向火车站订票。
哈勃决定立刻赶回加州的威尔逊山天文台,想要对陈慕武的这个结论,作更多的观测和研究。
他甚至都不愿意再去纽约参加美国天文学会的元旦例会,和那些古板守旧的天文泰斗们争论,仙女座到底是星云还是星系这个无聊的问题了。
很显然,还是宇宙膨胀这件事更吸引他的兴趣。
和哈勃不一样,大多数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们,对陈慕武提出来的宇宙膨胀仍然是不太能接受。
宇宙是无限且不变静止不变的这个观点,早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现在突然就要改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陈慕武已经列出了十几组数据来证明。
……
陈慕武的这个诺贝尔奖演讲,甚至还惊动了之前一直和科学水火不相容的宗教界人士。
他们甚至还为此分成了两派,一派对陈慕武口诛笔伐,另一派则认为陈慕武提出来的这个“盘古氏过程”,是证明上帝存在的绝佳证据。
有些偏保守的宗教人士认为,陈慕武所说宇宙的起源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而体积无限小的点,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正如《创世纪》中所说,宇宙应该是由上帝所创造的,绝对不是鸡蛋里躺着的那个异教徒盘古氏。
但有些思维灵活愿意变通的宗教人士则认为,陈慕武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或许这也是上帝创造整个宇宙的一种手段而已。
但是那个盘古氏是必须要不存在的,如果一定存在的话,他也只能是上帝的一个使徒。
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就被意大利政府困在小小的梵蒂冈城中的罗马教廷,甚至也对这个大爆炸理论发出了一些自己的声音。
教廷的工作人员在教廷的官方报纸《罗马观察家报》上透露出消息,教宗庇护十一世,想要邀请陈慕武博士和美国的哈勃博士到梵蒂冈城进行一场访问,希望他们能和教廷的神学家们坐下来一起探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究竟是什么。
虽然已经完成了在斯德哥尔摩的所有诺贝尔奖官方工作,可陈慕武仍然没有空闲时间,能闲下来看一看报纸上写了什么。
因此他也就错过了了解英国政府动态的机会,不知道工党的麦克唐纳已经下台,自己在三一学院的那位老学长鲍德温,又重新进入到了唐宁街十号主政,组建了第二次鲍德温内阁。
知道谁当英国的首相其实也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陈慕武错过了丘吉尔担任财政大臣这个消息。
这个爱抽雪茄爱比剪刀手的英国胖子,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发生在二战时期,也不是在报纸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那个认为英国和日本永远不会交战的判断,而是发生在明年的1925年。
为了恢复大英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往日荣光,丘吉尔在担任财政大臣之后,强行让英镑恢复了金本位制。
他的这个“爱国举动”,被后世认为是引发了二十年代末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陈慕武知道,如果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而美元仍然处于金本位制,那么两者之间的兑换汇率就将达到固定的一英镑兑四块八毛六美元,远高于现在的真实汇率。
如果知道丘吉尔上台的消息,陈慕武本可以在固定汇率实施以前,让二哥把全部身家都换成英镑,然后小薅上一笔羊毛的。
只能说陈慕武命中并不该发这笔财。
在他完成了诺贝尔奖全部日程的第二天,瑞典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终于能和这位中国天才陈慕武好好地聊上一聊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