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1 / 1)

加入书签

('

奥本海默天天往返伦敦和剑桥郡,不是为了给陈慕武帮忙跑学术和工作上的事。

他已经买好了圣诞节前回美国的船票,在临走前的这二十多天,想着多买些英国的特产带回家里去。

奥本海默这个做派,和那种头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到国外留学的大学生别无二致。

只是他一不小心,就在不经意间买到了许多Made in USA的东西。

有福特制和泰罗制的加持,美国在生产效率上,把全世界其他国家都甩出去了一大截。

从一战开始,他们就把产品倾销到欧洲各国。

现在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欧洲对美国商品的依赖性,却早已经根深蒂固。

……

陈慕武讲完了最后一节线性代数课,剑桥大学也进入到了冬季假期。

随着节日一天比一天接近,英国各地的圣诞氛围也一天比一天浓郁。

和卡皮察走在伦敦的街头,陈慕武突然无端想起来一部合家欢电影,《真爱至上》。

同样是在伦敦,同样是圣诞节,只是时间早了九十多年而已。

得知今年的主讲人是陈慕武,有正好赶上圣诞节讲座的一百周年,BBC打算运用一下还不算太完善的直播技术,对全伦敦实时广播这次讲座。

这样一来,讲座的对象就从热爱向往科学的青少年,变成了伦敦范围内收音机前的全部听众。

陈慕武的讲座内容只能临时更改,老布拉格叮嘱他,一定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小众。

那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低温物理都不太符合条件,思来想去,只有相对论最合适。

爱因斯坦在十几年后最经典的那个段子,被陈慕武无情地据为己有。

“面对美女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坐在火炉上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相对论。”

如此精彩的开场白,获得了场内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笑声,也随着无线电波飘满了整个伦敦。

陈慕武的圣诞节讲座大获成功,第二天毫无意外地登上了《每日电讯》报的头版。

当这一份报纸被早起的邮差和报童们送到千家万户的时候,陈慕武和卡皮察,已经坐在渡轮当中,飘荡在英吉利海峡那平静的海面上了。

第166章 攀援高手卡皮察

入境的时候,陈慕武头一次见到一个白种人过海关比自己这个黄种人还麻烦的情况。

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这本苏联护照,对着护照和卡皮察本人就是上上下下各种打量。

因为爱情而充满力量的卡皮察对此毫不在意,他满脑子里都是心爱的姑娘,只要成功踏入法国的土地,那就离安娜更近了一步。

坐在去巴黎的火车上,卡皮察一路都在和陈慕武说,自从奥本海默给他买完票,他就把自己的行程写信告诉了安娜。

他相信他最亲爱的姑娘一定会出现在火车站外,给自己一个惊喜的。

在皇家科学院做完讲座,连夜赶火车、换轮船、再换火车,本来一整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好觉,还要不停应付这个剑桥大学第一话痨,陈慕武苦不堪言。

他真后悔当初多了句嘴,让奥本海默帮卡皮察买到了和自己同一天的车票。

真应该告诉他很不巧车票已经售罄,让他换个日子自己去法国。

火车停靠在巴黎车站的站台,陈慕武觉得这趟折磨人的旅程马上就要到终点。

各回各家,各找各的女朋友。

等见到了安娜,卡皮察一定会暂时忘记他这个最好的朋友的。

只能说他还是太天真,完全想不到待会儿下了火车出了站,还有此行最大的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时值圣诞假期,巴黎火车站外的人流数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

这种人口密度下想要在火车站外接到人,堪比大海捞针。

找了几圈都没找到来接站的安娜,一般人的想法应该都是找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处位置,来让别人发现自己。

卡皮察也是这种想法,只是他对“比较明显的高处”的定义有些异于常人。

“陈,你帮我照看一下行李。”

“好的,彼得,你干什么……我去!”

才答了个话的功夫,身边的卡皮察已经消失不见。

陈慕武扭头观瞧,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已经跑到了路边的一根煤气路灯杆下。

卡皮察也不顾巴黎的寒冷,他三下两下,扶着铁杆就攀爬到了顶端。

马戏团里的杂技演员,说不定都没他的技巧娴熟。

“安娜,安娜,……”

陈慕武不懂俄语,所以也就只能听懂人的名字。

据他猜测,这后半句应该无外乎就是“我在这里!”之类的话。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