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1 / 1)

加入书签

('

法兰西的英雄和他的家人们,在战后却受到这种待遇。

那还不如直接把他们请到瑞典去。

有了陈慕武和约里奥-居里夫妇,居里夫人可以提前从实验一线退下来,说不定身体状况能得到一些改善,比原时空里活得更久。

而约里奥-居里夫妇,也可以在更好的实验环境下做实验,说不定能比原时空做出更多的成果来。

听完陈慕武对未来的描述,居里夫人捕捉到的关键一点是:“陈,你的意思是,你打算在未来的某一天离开卡文迪许实验室,对吗?”

“没错,夫人,我对未来确实是这么规划的。”

“我想不明白,瑞典人是给你下了什么迷魂药吗?斯德哥尔摩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学院,究竟有什么比卡文迪许实验室更吸引人的地方?”

听到陈慕武要离开剑桥大学,这对居里夫人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让她高兴的,不是竞争对手实验室里少了一名得力干将。

而是如果陈慕武给出瑞典比英国好的理由并不足以说服自己的话,那么居里夫人就要考虑,劝说陈慕武到巴黎的镭学研究所来。

这样她既能获得一个好帮手,又能让自己的女儿留在身边。

“他们有钱,他们很有钱。”

陈慕武回答当中的第一句,直接粉碎了居里夫人刚刚的幻想。

“瑞典王储很希望能发展他们国内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水平,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领头人。

“我和王储殿下因为偶然的原因在巴黎相结识,又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上重逢。去年冬天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这个想法,并邀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出任这所学院的领头人。后来他又介绍了瓦伦堡家族的人和我认识……”

陈慕武在一些微小的细节处做了不是乱编的改编,中心思想只有二点:

一,瑞典人很有钱。

二,陈慕武去那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科研方面更加便利,而且还能为他的祖国培养人才。

既有充足的经费,又有民族大义,这个条件加这个理由,实在是不容让人拒绝。

而这也恰恰是最能吸引居里夫人的两点理由。

居里夫人成名已久,而在一战之后,她那被侵占已久的波兰,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独立,成立了波兰第二共和国。

在重新独立之后,波兰曾经几次邀请居里夫人回到自己的祖国,并承诺为她在华沙建立一座镭学研究所,供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可是居里夫人却拒绝了她的祖国的召唤,仍然选择留在法国。

这并不能说明她的爱国是叶公好龙的表现,只是因为波兰政府太穷了,别说提供研究经费,他们连镭学研究所都盖不起来。

而巴黎大学这边最少还能给点钱。

居里夫人一生中都致力于为了祖国的华沙镭学研究所的成立而奔走,到了1932年,这个研究所才最终建成。

当时的美国人民又给居里夫人捐了一克镭,也是三克镭当中的最后一克。

这克镭在研究所的开所仪式上,又被她转送给了华沙镭学研究所。

居里夫人爱国,陈慕武也爱国。

居里夫人缺钱,陈慕武、呃、虽然他不缺钱,但是能找到比巴黎镭学研究所给钱多得多的地方。

关键是陈慕武刚刚说出来的那个异地办学的思路,也为居里夫人提供了一些启发。

她在法国早就见识过赴法勤工俭学的那些中国学生,他们踏实好学勤劳可靠,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合作办学的模式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听到陈慕武说,瑞典人愿意提供学校和一部分经费,帮助中国培养学生。

那么同时帮助培养一些波兰学生,是不是也可行呢?

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值得自己以后再考虑考虑。

居里夫人没有当时表态,陈慕武也不急这一时。

反正还有的是时间,瑞典的学校也还没盖好。

圣诞节前一天的谈话,谈了很久很久。

除了这些有关学业和工作上的话题,到最后居里夫人还是问到了逃不过去的一件事,小陈你什么时候我的女儿结婚?以后会生活在哪里?

得知陈慕武打算在一两年之内结婚,并在婚后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瑞典之后。

居里夫人心中就又多了一个去斯德哥尔摩的理由。

外出逛街采购的约里奥和伊蕾娜在晚餐之前回到了家里,即将成为一家人的五个人围在餐桌吃了一顿圣诞大餐。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大家拆圣诞礼物的时候。

奥本海默早就给陈慕武准备好了得体的礼物,这让这位准女婿在娘家人面前很有面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