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1 / 1)
('
在这种途径下,陈博士倒是没再表现出那么冷漠,而是经常能在回信中看到他的独特见解。
严格证明两种力学的等价性,始终是量子力学当中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厚积薄发,玻恩和他的助手约当觉得,是时候向这个问题发出挑战了。
于是他们做起了和狄拉克还有冯·诺依曼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这个小组的进度,是三个当中最慢的那一个。
这是因为虽然他们的数学水平虽然在物理学家中算不错的,可完全不能和数学专业的人来比。
希尔伯特教授虽然刚刚在数学上遭遇了滑铁卢,但他在哥廷根大学的地位仍然至高无上。
所以冯·诺依曼刚进入玻恩办公室的时候,爱屋及乌的师徒二人,对这个被希尔伯特看好的小伙子很客气。
直到他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把草稿纸摆到办公桌上讲解起了自己的思路,约当的脸上悄悄变了色。
和别人撞研究题材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不但撞了研究题材,别人的进度还比你要快上不少。
冯·诺依曼在这间办公室里,得到了让他心满意足的点评。
玻恩认为他的思路是十分正确的,估计再用不了半个礼拜,就能得出具体而正确的结论,进而写出来一篇不错的论文。
他答应在之后替冯·诺依曼写一封推荐信,连同论文寄给《物理学杂志》编辑部。
希尔伯特手下那个小伙子离开之后,玻恩很和善地安慰起自己的学生兼助手约当:“帕斯夸尔,既然已经有别人先于我们做出来了这项工作,那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了。
“不久前,玻尔教授给我写信,说他已经游说成功,或许陈博士很快就将再发表一篇有关量子力学的新论文。说不定他的这篇论文,会给我们带来些新的点子呢!”
约当在玻恩面前喏喏连声,表现得很恭敬、很谦卑。
但是当他下班之后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就开始气急败坏,大发脾气。
他恨死了冯·诺依曼那个匈牙利的犹太佬,非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给自己添堵!
这种话必须要憋到自己家里才能说出口,因为约当的老师玻恩,同样也是一个犹太人。
他觉得自己躲在家中无能狂怒很不爽,在发泄了一通之后,约当坐到书桌前,摊开稿纸,用他刚刚想好的笔名,向《哥廷根日报》写了一篇咒骂犹太人的投稿。
虽然没有了从剑桥转学到哥廷根的奥本海默,但是这个世界上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好像又回到了它原本的轨道之上。
第184章 起电机再起波折
在物理系那边得到了玻恩和约当明面上的认可之后,回到自己住处的冯·诺依曼兴高采烈。
他迫不及待地就打算把草稿纸上的思路整理成论文,然后尽快发表到《物理学杂志》上。
虽然是自己的老师,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希尔伯特给出来的课题,但是假如把这篇论文发表到什么数学期刊上的话,那其后果一定就是会无人问津。
数学家们才不稀得看什么物理学论文!
所以冯·诺依曼最终还是决定遵循玻恩的建议,给物理学期刊投稿。
约当,或者应该说一位叫做恩斯特·多迈尔的新人评论家,在《哥廷根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言辞激烈的反犹太人评论,比冯·诺依曼的论文出现得要早许多。
恩斯特是约当全名恩斯特·帕斯夸尔·约当当中的第一个名字,但是没有人能把这个新人评论家的笔名,和哥廷根大学玻恩手下那个谦虚有礼的助手约当联系在一起。
又过了几天,冯·诺依曼带着写好的论文,再次来到玻恩的办公室。
玻恩和约当真情假意地读完了他的这篇论文,都觉得内容当中的证明和逻辑没有问题。
于是按照约定,玻恩为这篇充满了披着物理学外衣的数学论文写了一封推荐信,连同论文一起寄给了位于首都柏林的德国物理学会的常务董事兼秘书,卡尔·谢尔,他同时也是《物理学杂志》的主编之一。
其实比起这位不论在德国物理学会还是在期刊编辑部里,主要担任行政工作的谢尔,玻恩和这本《物理学杂志》的另外一位主编,汉斯·盖革的关系要更好一些,只是盖革并不在杂志出版发行的柏林,而是在基尔的基尔大学。
如果寄给盖革,他认为可以发表后再转寄给柏林方面的话,中转一下就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盖革本人是跟着从卡文迪许实验室出身、跟着卢瑟福做实验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懂个屁的理论,更遑论是连玻恩读起来都有些吃力的数学论文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