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1 / 1)

加入书签

('

如果有人运气不好,抵达哈迩滨时刚好赶上前一趟列车出发的话,就需要额外在那里住上四五天,等着新的一班火车开行。

和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路广车稀的现状不一样,从鄚斯科向西开往欧洲的火车班次,频繁的很。

大概是比起遥远而且穷困的东方,苏联方面也想和更为先进的西方取得更广泛更深入的联系,吸引到技术和资本,帮忙建设他们的国家。

陈慕武和奥本海默甚至都不必在鄚斯科住上一晚,就直接买到了当天晚上开往柏林的夜班火车。

临出发之前,他还给民国驻鄚斯科的大使馆打了个电话,请他们派人到火车站,取走自己写完的《大国崛起》的书稿,帮忙寄回给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

只是从鄚斯科到柏林的这种中短途火车上没有包厢,他们两个就不得不从随身携带的那么多行李当中,挑选出很大一部分来进行托运了。

在陈慕武的记忆之中,白罗斯和波兰之间的边境城市,好像是那个有一个著名要塞的布列斯特。

好像电视当中有关那些去往欧洲的班列的新闻,也会提一句火车会在布列斯特火车站进行二次换轨,从俄国的宽轨再次换回到欧洲通用的标准轨列车。

但是他们这次才在深夜离开眀斯克不久,就到了苏波两国边境线上苏方一侧的检查站。

陈慕武推醒已经熟睡的奥本海默,两个人拎着各自的行李,跟随火车上的旅客人流下了车。

借着站台上昏暗的灯光,陈慕武看清车站告示牌上标注的名字,这座叫做内戈雷洛耶(Негорелое)的小镇车站,已经就是苏联的边境车站。

旅客们排队通过海关,看携带的行李当中是否有需要纳税的东西。

然后又排队通过布满了铁丝网的边境,从边境线另一侧波兰国内的斯托尔布齐车站,登上了一辆轮轨采用标准轨距的新列车。

秋季夜晚的寒风,吹醒了不久之前还处在睡梦之中的陈慕武。

他忽然想起来了为什么才离开眀斯克四五十公里,就突然到了苏联的边境。

早年的苏联军队,打起仗来也并不是无往不利。

将近十年之前,刚刚成立不久的苏俄,就和他的邻国,一战之后刚刚成立的波兰打了一场苏波战争。

波兰人先是趁着白卫军作乱的时间,挑起了战火,一度把战线推到了基辅。

苏联军队开始反击之后,又把战线推回了华沙城下。

眼看着波兰马上又要再一次地亡国,没想到他们居然打赢了这场背水一战。

战争的结果,也是以波兰的实质胜利而告终。

双方在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签订《里加和约》,苏联割地赔款,把两个国家的边境线,从巴黎和会时商定的寇松线,回退到了离眀斯克只有四五十公里的此处。

或许波兰人想的是刚刚独立,要靠这一仗来消弥东方大国的威胁,确保自己国家的地位。

但是这个割地赔款十分屈辱的《里加和约》,却给波兰日后再一次亡国埋下了隐患。

日后为了收复失地,苏联人也只能“含泪”和德三一起瓜分了波兰。

和表情轻松的苏联军人相比,波兰一侧边防军人脸上的表情戒备森严。

在两年以前,就有一小队苏联军人在这两座车站不远处越过了边境线,到斯托尔布齐城里解救了几名人质顺便大闹了一番。

自那之后,波兰方面就各种提防从苏联一侧入境进入自己国家的人,尤其是在斯托尔布齐这座车站。

之前那一次从巴黎去列宁格勒,陈慕武和卡皮察也曾经从波兰北上进入到位陶宛。

当时他没觉得波兰边境有多难过,检查有多严格。

但这次,陈慕武的记忆受到了完全的颠覆,他总觉得波兰的边检人员,一下子就变得认真了起来。

每一件行李都要打开仔细检查,似乎不容留下任何一处死角。

别人按规定办事,大家都一样,那么就入乡随俗也就是了。

他第一次进入英国的时候,行李也是被这么第二朝天地折腾了一遍。

后来有了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学会的头衔之后,他才能在英国的海关获得特殊对待。

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边境检察人员多少有些不耐烦。

也可能是看陈慕武是偶尔才能看到一次的东方黄种人面孔,所以他们的动作幅度就大了一些。

陈慕武的心中隐隐不快,他还没发作,身边的奥本海默已经像是被点燃了炸药桶一样,突然就爆发了。

他既不会俄语,又不会波兰话,但还是不管不顾,用跟家里学的半吊子德语一阵输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