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页(1 / 1)

加入书签

('

倘若有一个二十二世纪的人穿越到一百年以前,并且想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他会像陈慕武一样,提出哪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呢?

是统一基本作用力,是找到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还是给人们带来可控核聚变的先进技术呢?

很多印在中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到了一百年前,就变成了举世震惊的新发现。

当然,震惊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觉得这个新发现太过正确,太过荒谬的话,也能引起人们的震惊。

魏格纳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假说”所引发的震惊,很显然属于后一种。

很多中小学生读物上,都记载过这样一种说法说魏格纳在19,10年生病住院,因为住院的时光是很无聊,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平板,没有游戏,只能每天看看报纸,或者盯着窗外的风景发呆。

魏格纳在住院期间,无意中看到了贴在床头的一副世界地图,惊人地发现了南美洲东侧的海岸线,和非洲大陆西侧的海岸线,能达到非常吻合的程度。

于是这才让魏格纳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夹在两个大洲之间的大坤洋其实并不存在,南美洲和非洲这两个大洲,原本是从一块大陆上分裂出来的?

就像是一个瓷盘子摔到地上,也会分裂成不同的几块碎片。

把这些碎片拼起来,仍能得到一个近似完整的圆盘。

这个劝告中小学生朋友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故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只是其中说魏格纳是第一个发现了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线吻合这个观点,多多少少带有些演义的成分。

自从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人类能够绘制出来南北美洲新大陆的地图之后,就有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南美洲东侧的海岸线,和非洲西部的海岸线相吻合这一事实。

比如在1620年,陈慕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另一个知名校友,弗朗西斯·培根,就已经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

他说“地图上的各个大陆,有些就像一幅拼图玩具的碎块,比如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海岸线吻合得让人吃惊”。

但对培根这位大哲学家来说,也就仅仅是吃惊而已。

作为一个早期的唯物主义者,总不能因为仅仅是形状吻合,就相信有谁能够把坚硬而稳定的陆地撕开,并且还能推到千里之外。

你要说是上帝干的,上帝可能都不愿意做这么恶趣味的一件事。

自那以后,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南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吻合,但也都只是不约而同地把它当做一种休闲谈资而已,谁也不往心里去。

唯一例外是十六世纪的一位荷兰地理学家亚伯拉罕·奥特柳斯,他曾经提出过“美洲因为地震和洪水而与欧洲和非洲分离”这个理论,地震是让大陆分裂的诱因,而洪水则是大陆之间充满了大西洋海水的原因。

嗯,基于他那个年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奥特柳斯提出来的这个猜想,很合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才慢慢开始有人把这件乐子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进行研究。

1859年,住在巴黎的法国地理学家安东尼奥·斯尼德·佩雷格里尼用法文写了一本《创世纪及其未解之谜》,首次提出来了原始大陆分裂和组成部分横移的这种思想。

他认为地球上的所有大陆,在古生态石炭纪的宾夕法尼亚纪时候曾经是相连的。

而让安东尼奥做出这种判断理由,则是他在欧洲和美国都发现了相同的植物化石。

在安东尼奥之后,继承了他的思想的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爱德华·修斯。

修斯发现南半球各大陆的岩层非常一致,而且他还在南美洲。非洲和印度发现了舌羊齿植物化石。

于是修斯相信在很久之前,这三片土地曾经在一个超级大陆上相连,并将其命名为了冈瓦纳大陆。

而现在之所以一分为三,不是因为分裂漂移,而是因为大陆的一部分下沉导致海水上涨,漫过了这三块大陆彼此相连的部分。

如果能够观察海底的话,应该能找到三块大陆中彼此相连的“大陆桥”。

安东尼奥的分裂理论,解释了海岸线的吻合问题,但是不能说明大陆是怎么分裂的。

而修斯的部分下沉理论,能解释一块古大陆是如何分成若干,但是没办法解释海岸线吻合。

修斯之后,是意大利的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罗伯托·曼托瓦尼。

他综合了安东尼奥和修斯的理论,提出来了一种新的假说,既能解释海岸线吻合,又能说明大陆是如何分裂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