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页(1 / 1)

加入书签

('

所以命名为王储殿下回旋加速器这件事,一定不能由陈慕武提出来,而应该想办法让小马库斯以及瓦伦堡家族自己说才对。

重新回到建筑工地上的陈慕武,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金钱的力量。

为了能尽快给日后安放回旋加速器的实验室,建设出符合规定的绝缘环境,小马库斯那边拿出了一笔奖金,让瑞典的建筑工人们加班加点。

等采购到的云母片甫一运送到工地后,没过几天,一间铺满了云母片,经过考克罗夫特验收的绝缘实验室就出现在了王子学院的物理实验室大楼中。

然而很尴尬的一点是,陈慕武他们别说是回旋加速器本尊了,就连说要先试制出的回旋加速器模型,都还算是八字没一撇,和建筑装修工人们的神速比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向斯德哥尔摩周边的工厂定制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零件,也去皇家理工学院找到了许多现成的物理学器材,才勉强在十一月底把这些东西集合完毕,准备拼装出一个十五厘米的回旋加速器模型,或者说是试验机出来。

然而时间一旦进入到十一月底,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氛围就立刻浓郁了起来。

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里,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演讲,以及举办前的一系列余热和准备工作,算是这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一件大事。

同时这也让这里的节日氛围,比其他只过一次圣诞节的国家提前了许多到来。

斯德哥尔摩市市民的圣诞派对,可以说是在十二月初就开始了。

但这同时也说明,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人选中的两位,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他们在瑞典的行程开始变得渐渐忙碌,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的时间也就变得越来越少。

三位获奖者的另外一位,同样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威尔孙教授,也在颁奖典礼开始前的十几天前赶到了斯德哥尔摩。

陈慕武依然是请小马库斯派人去城市内的火车站迎接他,并把威尔孙教授邀请到王子学院来。

陈慕武没有任何想要把威尔孙教授也挖到斯德哥尔摩来的意思,这是因为他是英国人,而且人已中年,早就在剑桥郡内安家落户,落地生根,就算是开口相邀请,估计威尔孙教授也不会答应他的这件事。

而且一个人的科研年龄总归是有限的,对于数学来说还好,但是对于物理学来说,能够在全世界出名的物理学,基本上都是在他们四十岁之前,就做出了他们学术生涯中最出名的结果。

威尔孙教授的年纪早就超过了四十岁,而且他这辈子对于物理学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云雾室这个可以便捷地观察微观粒子轨迹的东西。

如果把他邀请到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那么估计也只不过是在学校里当一个吉祥物,让物理系教师当中的诺贝尔奖获得人数再多添一位,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什么了。

而如果想要吉祥物的话,那么像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种名气更大的人,不是比起威尔孙教授来说更好吗?

威尔孙教授没住进斯德哥尔摩市区,诺奖组委会给得主们安排好的旅社,而是来到王子学院,其实是受到了陈慕武的委托。

他请由剑桥大学前来的威尔孙教授,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和布莱克特一起,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赶制出来了一个改进型云雾室,将来会配套建造完成的回旋加速器一起使用。

刚一见面,威尔孙就毫不客气地笑着向陈慕武吐槽:“陈博士,你还真是精于算计,我这个一把年纪的老家伙,跋山涉水来到瑞典领个诺贝尔奖,还等同时兼职一下邮差,把你要的东西千里迢迢地给送过来。”

威尔孙的话语里没有丝毫埋怨的意思,他只不过是跟卡文迪许实验室中人缘超级好的陈慕武开了个玩笑。

威尔孙也知道他这次获得物理学奖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

云雾室虽然在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实验室当中大放异彩,但靠着云雾室取得的那些种种重量级成果,有很多都离不开陈慕武和他的伙伴。

比如说陈慕武做了精确的伽马射线散射实验,证明光会是一种粒子;

比如布莱克特在陈慕武的帮助下,在云雾室的照片中找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手动完成的核嬗变;

再比如云雾室在粒子加速器的配合下大放异彩,发现了不少新的粒子和许多新的核反应,而粒子加速器,又是在陈慕武的带领下,由他和他的两个助手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完成的;

……

这种例子威尔孙还能举出来很多,他觉得如果没有陈慕武的话,那么自己或许也能凭借发明了云雾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时间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快。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